马未都:我爹聪明,当兵冲锋总比别人慢半拍,我捡漏成就上亿身家
马未都祖籍是山东荣成,1955年出生于北京,是著名的国宝级的收藏家、古董鉴赏家。一开始是作家,写书,编剧本,从80年代开始痴迷收藏古董,到90年代,他的收藏就已经初规模。
马未都父亲是空军少将,他总从小在空军大院长大,是出了名的一个顽主。啥都不服,啥都想试试,非常叛逆,只上到小学四年级。
但是他脑子聪明,喜欢看书。不管找来什么书,抱着馒头咸菜,捧着一看就是大半天。
看书看多了就想学点东西试试,没想到,居然一写就成名了。第一篇作品就发表到报纸上了。再后来去青年报做了编辑,自称瘦马。
正是他的赏识,才有了王朔的出头之日。但1990年他的文学事业正在巅峰时,突然间人家就辞去编辑这个活不干了。
它开始研究编剧,写剧本。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就是他写的,后来又陆续捧红了葛优,陈小艺等一大批演员。还组织起了王硕、莫言、海岩等优秀作家。
正在赚大钱的时候,人家又借口不喜欢这种纷纷乱乱的生活,扔下这一切走了。这种任性劲儿,天下第一。
几年之后的97年,他又化身全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馆长,成了知名收藏家。这次他是真的一头扎进这一行里不出来了,上瘾了。
其实他从小就有这种收藏爱好,以前赚的钱基本上都投进这些瓶瓶罐罐了。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逛古玩市场。用他的话说,那时候天津的早市上全是国宝,全是好东西。现在讲起这些来,他仍然两眼放光。
他的上亿身家是咋来的呢?就是靠捡漏。捡漏,是个文化词儿。其实,就是利用自己的聪明劲儿诳人吧,故意把值钱的东西说成不值钱,以微小的代价搞到自己手里。
有一次,他和朋友看到杭州一家小店里有一个铜盆,样式是明朝的,但是盆底落款上用了简化字。朋友随口说,这肯定不是个老物件。马未都顺势接话一忽悠,给老板加了1000块钱,这东西就到手了,其实这还真就是个明朝老物件,是件真宝贝。
就这样,马未都愣是靠自己的头脑,自己的独具慧眼,一件一件的捡漏,把一件一件的国宝收入囊中。这在几年前引起相当大的争议。对马未都的行为,很多人都表示了不齿。在很多人眼里,这和骗子有什么区别?
但是,马未都的一个惊人的决定,改变了所有人的看法,他把自己博物馆所有的藏品,无偿捐献给国家,这下,所有的人都闭嘴了,都肃然起敬了。
聪明智慧的人就是不一样,父亲经历的残酷的战场生涯,九死一生。从马未都的嘴里说出来,也带着不一样的幽默。
用他的话来说,我爹是个智兵,打仗冲起锋来总比别人慢半拍,39个人一起参军,最后就我爹一个人活下来了。
马未都的爷爷,祖祖辈辈是山东荣成沿海的渔民,打渔为生。到了父亲,学业有成,成了教书先生,马家也顺理成章从渔民成了书香门第。
后来抗日战争,文弱的教书先生开始当兵生涯。马未都说,父亲冲锋总是慢半拍,其实是他体力跟不上。
但是父亲脑子特别好使,善于总结,善于发现敌人的弱点,善于提出制胜的策略,所以,战场上跑得慢丝毫没有影响他打仗立功。
马未都谈到父亲“打仗冲锋慢半拍”这些话,又引起很多人的嘲笑和讥讽。他们认为,这就是胆小鬼,简直就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其实,马未都这是用最轻松的语气,说出最沉重的话题,这才是最大的谦虚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