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帝王诗词,您认为哪首最具王者气势?
文以载道,武以御敌。文武双全,方能真正成就大事业。古往今来,文武双全的帝王很多,他们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本期精选10首帝王诗词,您认为哪首最具王者气势?
1. 《垓下歌》
两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项羽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
项羽与刘邦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凉的《垓下歌》,作诗后,突围至乌江边自刎。
诗中洋溢着豪气干云,同时,蕴含着儿女柔情;表露罕见的自信,同时,发出个人的叹息。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个人是渺小脆弱的,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一闪即逝;但爱是永恒的,它一直是人类奋发的精神支柱。在爱的面前,即使是大杀四方的铁血将军,也有温柔缠绵的儿女情长时。
2.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征平叛,返长安途经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筵席上,刘邦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诗中刘邦用“大风”“云”来描述这场战争的惊心动魄,一个“威”字抒写出他威风凛凛、天下臣服的霸气。最后一句提出希望的同时,又抛出了疑问,都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昔日打江山的英雄要么老去,要么谋反,独留他一个,对此如何不泪垂?
3. 《秋风辞》
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十月,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属山西省)祭祀后土(土地神),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刘彻想到自己,虽贵为天子,却还是如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尽之余,写下此千古佳作。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 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诗中的“佳人”,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思念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一种说法是如屈原《离骚》中以美人自喻理想的高洁,兼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
诗中表达的乐极生哀,年华易逝、生老病死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4.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它以诗歌的形式,饱含丰富的情感,有力地宣传了曹操“唯贤是举”的主张。
诗中借《诗经·郑风·子衿》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思想;借用《诗经·小雅·鹿鸣》的典故,表达自己对贤才的礼遇之情;“但为君故”中“君”,在诗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所以,此诗流传开去,起到了巨大的社会作用。
最后,借“周公吐哺”典故,画龙点睛,表明自己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
5. 《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彻底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标志着七言古诗进入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
全诗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以委婉的笔调,清新的语言,表达出缠绵的哀怨情感。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
诗歌的开头描绘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女主人公的思怀;最后四句,清冷的月色,渲染出深闺的寂寞,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则表现女主人公的哀怒,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燕歌行》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既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也是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6. 《春江花月夜二首》
隋.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杨广这首诗在描写春江花月夜景色方面有开先河之功,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诗中一个“满”字写出了花多无隙、簇簇挤挤之状,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则描绘了一个绝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拥星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杨广的诗启发了张若虚的灵感,脱化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优美诗句,同时“潮水”这一意象又启示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极为阔大的春江意境。
杨广的诗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如他的名句“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就几乎被宋代秦观袭用,还有马致远的《秋思》也是受其影响而化出。
7. 《赐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萧瑀,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萧瑀任太子太傅时,辅导太子尽职尽责。贞观九年(635),李世民封萧瑀为“特进”,参与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在狂风中才能识别出坚韧的草木,在乱世里方能分辨出忠诚的臣子。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被后世广为流传。
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
8.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骑射,通笔墨,少有诗才,五岁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乾符元年,关东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服役,百姓走投无路。第二年王仙芝起义,黄巢发兵响应。乾符五年(878年)二月,王仙芝在黄梅被杀,余部奔亳州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
中和元年(881年),黄巢军进入长安,晓谕市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并向贫民散发财物,百姓列席欢迎。
广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
这是一首杀气腾腾的菊花诗。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就像这满城菊花,金灿灿、威凛凛,豪气冲天。全诗以宏伟的气魄,振奋人心的力量,鼓舞着广大农民起义军。这是一首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9. 《咏初日》
宋.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是赵匡胤称帝前作的一首诗。这天,赵匡胤和几个好友在灵山寺,通宵达旦把酒言欢,看着冉冉升起的东方红日,心头涌上无限感慨,想起五代纷繁的战乱,不知何日是个尽头,脱口吟出了这首霸气的诗。
前二句写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赫赫炎炎,势盛光艳。“光赫赫”,“如火发”,把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后二句,诗人以红日初升自况,以群星、残月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并以红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征自己铲平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述志之作,所以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10. 《天地日月》
明.朱元璋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朱元璋幼年时,曾在皇觉寺当沙弥,有一天夜里归来太晚,寺门已关闭,他只好在山门外睡觉,躺在地上,望着满天星斗,不觉吟了这一首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远大志向。
朱元璋少时赶上元末大饥荒,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是他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这两句显示出王者的霸气,他要将这偌大的天下尽收囊中,山河在脚下,社稷在心中,他就是天生的王者!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你读过最狂最霸气的一句诗或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