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首富李海仓:坐拥十几亿被发小枪杀,儿子用11年败光百亿家产
2003年1月,山西钢铁大王李海仓,被自己的发小冯引亮枪杀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现场画面惨不忍睹,极其震撼。
李海仓公司的员工怎么都想不明白,作为李海仓的好友,两人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让冯引亮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杀掉李海仓。
李海仓死后,他的儿子李兆会从海外归来,为李海仓办完后事之后,便接管了公司。
然而,公司在他的手里,短短几年就造成了亏空,李海仓的万贯家财,也被儿子无情挥霍。
世事漫随流水
李海仓和冯引亮都是山西闻喜县人,虽然不是一个村的,但两人从小就喜欢在一起玩,李海仓受欺负时,冯引亮总是站出来保护李海仓,两人的交情是打小就培养出来的。
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冯引亮离开了家乡,两人再见面时,已经是十几年后,这时候的两人都已经长大,随着渐渐的相处,两人重新变得熟络起来,成为很好的朋友。
紧接着,两人都各自成了家,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冯引亮在自己村里担任生产队队长,李海仓也在自己村里的榨油厂当工人。
两人一有空就聚在一起,逢年过节也时常走动。
十几年后,30岁的冯引亮听从了李海仓的意见,承包了村里的造纸厂,干的风生水起,靠着造纸厂大赚了一笔,成了十里八乡最有钱的人。
若论眼光,李海仓的确比冯引亮看的开阔,如果不是当初他劝冯引亮承包造纸厂,冯引亮或许都发不了财。
随着改革开放,李海仓意识到村里没什么前途,于是便辞掉了村里的工作,跑去当时山西很有名的安泰集团,去学习炼焦技术。
李海仓注定是个干大事的人,但当时的他没有人脉,只能在安泰公司做一个跑腿的小职员。
最初的时候,李海仓又要发运焦炭、粮食,还要帮忙和各部门协商调解,过得十分辛苦。
后来正是他身上的那股韧性,让安泰集团董事长李安民看到了。
李安民是李海仓的伯乐,也是他的贵人,李海仓能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李安民对他的帮助。
李安民一手将他提拔上来,并且亲自教他炼焦的工序,连同整个工厂的管理,都逐步教给他。
也是在李安民的教导下,李海仓才知道,山西的煤炭资源这么丰富,搞实业才能走的长久。
可以说,李海仓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未来的道路,李安民都帮他设计好了,好在李海仓也争气,一点就通,而且有了自己单干的想法,李安民知道后也十分支持。
1987年,李海仓在学习了两年之后,带着最先进的技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准备在家乡承办工厂。
李海仓和朋友东拼西凑,还是凑不够创业的资金,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冯引亮求助。
冯引亮当时因为造纸厂发了财,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对于李海仓的求助,他也毫不犹豫,为李海仓的公司,提供了一笔资金帮助。
有了冯引亮的资助,李海仓的闻喜县联合焦化厂、三铁焦化厂顺利建成,一开始就得到了150万的销售额。
1992年,李海仓成立了海鑫钢铁集团,一跃成为千万富豪。
李海仓发家之后,还不忘帮自己的家乡脱贫,坚持在闻喜县发展,很大程度的带动了闻喜的发展,为千万百姓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帮助闻喜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在李海仓的努力下,闻喜县越来越好,百姓提起李海仓,都是一致的好评和感谢。
不久之后,李海仓还当上了闻喜县的政协副主席,在李海仓名利双收的时候,他的好兄弟冯引亮,却不那么顺利了。
这是兄弟俩的人生分水岭,从此一个走向辉煌,一个走向没落,看着李海仓飞黄腾达,如果说冯引亮没有一点羡慕和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算来一梦浮生
或许是追赶李海仓的脚步,或许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事业,1994年,冯引亮决定扩大自己的造纸厂,并且将地址选在了距离海鑫集团不远的地方。
工厂成功开始运行之后,供电系统总是出现问题,冯引亮就找到了李海仓,希望他能帮忙。
冯引亮告诉李海仓,只需要在他厂里接一股电线,所耗的电费,他自己交。
李海仓觉得这是小事,于是不假思索就答应了,还叫来工作人员帮忙,尽快帮助冯引亮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段时间后,海鑫集团的工作人员意外发现,冯引亮的造纸厂,利用这根电线在偷电,这样一来,造纸厂的所有用电费,就都是在海鑫集团在帮忙缴纳。
在多番证实之后,海鑫集团的电工,没有把这一情况上报给李海仓,而是直接把电线给切断了。
冯引亮的工厂因为突然的停电而暂停工作,冯引亮知道之后,心里十分不高兴,认为李海仓不把自己当兄弟了。
从此之后,冯引亮就故意的疏远李海仓,李海仓起初还觉得莫名其妙,后来工作越来越忙,也就随他去了。
几个月后,冯引亮的造纸厂被查出偷税漏税,需要补交罚款。这时候他想起李海仓,想通过李海仓的关系,帮自己摆平这件事情。
冯引亮只好拉下脸去联系李海仓,没想到电话接通之后,不是李海仓,而是海鑫集团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冯引亮,如果需要帮助,他会转告给董事长。
冯引亮一听,心里落差带来的痛感作祟,他不想把这件事搞得人尽皆知,就挂断了电话,自己想办法交上了这笔罚款。
此事过后,冯引亮对李海仓的意见越来越大,交了罚款之后,工厂又恢复了正常运行,可没想到,短短几年后,冯引亮的事业,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90年代末,因为污染严重,国家开始出手整治,像冯引亮这样的小企业,也在整顿名单上,冯引亮不想关掉自己的厂子,只好想方设法的挽回。
这时候,他再一次想到了李海仓,联系上李海仓之后,冯引亮说出了自己的请求,他希望李海仓能帮他在官场打通关系,好让工厂继续运行。
李海仓听完之后,开始语重心长的劝他,让他改行,并且诉说了其间的权衡利弊。冯引亮见李海仓不愿意帮他,就转身离去,两人再一次不欢而散。
或许就是从此刻起,冯引亮将自己失败的所有原因,都归咎于李海仓的“无情”上,他和李海仓的“兄弟情”,早已经在岁月中被磨光。
冯引亮的造纸厂关停之后,他便来到了太原,买了一栋别墅,准备学别人炒股,但冯引亮不懂股市的套路,只做着发财的美梦,很快炒股的钱就赔光了。
冯引亮的内心受到了冲击,郁郁寡欢一年之后,才重新振作起来,想要重新开始。
他选择来到甘肃永昌,重新开办造纸厂。
造纸厂开办没多久,再次因为污染问题,被政府警告,唯一能够拯救这个厂子的办法,就只有上一批环保设备,但是冯引亮早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钱了。
为了筹钱,冯引亮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却都绕到了李海仓身上,他再一次把希望寄托到李海仓身上,希望李海仓这一次能够帮他。
冯引亮当初为了扩大厂区,在老家承包了20亩地,如今他想把这20亩地转卖给李海仓。
这20亩地在当时的市场价,只有不到100万,他向李海仓开价180万。
李海仓的公司规模已经趋向稳定,并没有扩大的打算,李海仓就拒绝了冯引亮的要求,冯引亮非常愤怒,怒骂李海仓没有良心。
最后李海仓只能服软,约好元旦之后再谈,一句话便把冯引亮打发走了。
1月过后,冯引亮立即联系李海仓,却联系不上了,走投无路的冯引亮怒火中烧,失去了理智,决定杀掉李海仓来泄愤。
他回到家,找出了自己藏了很多年的一把土枪,锯掉了枪柄和枪管,拿着他出发去海鑫集团找李海仓。
这一天,正是2003年1月22日。
冯引亮拿着枪进入了海鑫集团的大门,工作人员认出他是李海仓的朋友,不好意思阻拦,就让他进入了李海仓的办公室。
没多久,办公室就传来了“砰”的一声,外面所有的人都听到了动静,但没人认为这是枪声,以为只是茶杯摔碎的声音。
几秒钟之后,再次传来一声巨响,安保人员意识到不对,立马冲进了办公室,只见两个人倒在血泊中,血液四处飞溅,现场一片狼藉。
李海仓就这样,死在了自己发小手里,没来得及交代后事,也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他唯一的儿子李兆会,还在澳洲读书。
李海仓被刺杀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但远在国外的李兆会还不知情,家人只告诉他,奶奶病了,想见他,让他尽快回国。
李兆会是在飞机上,得知父亲被杀的消息的,这个消息一早就登上了新闻头条,人尽皆知。
那一天的李兆会,神情恍惚,双眼红肿的回了家,为父亲奔丧。
李海仓的丧事是在老家闻喜办的,葬礼那天,来了很多政界、商界的人物,因为场面太过夸张,最后不得不派出交警,来维持秩序。
丧事办完之后,紧接着就是公司的公事,海鑫集团发展多年,背后的股东各怀怪胎,李兆会在爷爷的帮助下,继任了父亲的职业,成了海鑫集团的董事长。
刚接手公司之后,李兆会还是很能干的,公司在他手里得到了很好地发展。
李海仓去世之前,身家是16亿,李兆会当上董事长之后,这个数字也在持续走高。
接手公司的第二年,李兆会的身家达到24亿,随后他入股了民生银行,成为民生银行的大股东。
2004年,他的身家达30亿。
李兆会不仅将海鑫公司经营的风生水起,还在股市赚了一大笔钱,2007年,他的身价已达到78亿。
那几年,关于他的报道,前面都要加上四个字:山西首富。
当然,关于李兆会,我们听说的不仅是他的传奇,还有花边新闻。
2010年,29岁的李兆会和明星车晓结婚,金钱、美人都有了,李兆会此时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世事茫茫难自料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谁能想到,曾经如日中天的海鑫集团,会在这一天走向衰败。
李兆会本人曾说过,他其实根本不想干钢铁。
所以在接手海鑫集团之后,他才会去买民生银行的股份,然后投资股票,利用股市来赚钱。
他的这个想法,也直接导致了海鑫集团的覆灭。
早在2006年,李兆会就辞去了海鑫集团总经理一职,很少再去管海鑫集团的相关事宜,一年之中回闻喜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他本人则是呆在北京。
从2009年开始,海鑫集团从内部开始腐烂,净利润也从4.2亿下滑到2.4亿。
而这一切,李兆会却觉得无伤大雅,依旧在外面大力的投资。
之后几年,钢铁行业不再是黄金产业,李兆会不断的投资,加快了掏空海鑫集团的速度。
2014年,海鑫集团全面停产,这无疑是个让人惶惶不安的信号。
停产之后,海鑫集团紧接着就是面临资产亏空,这些钱都被李兆会拿去投资,最后导致集团资不抵债,负债金额达234亿。
在各方压力下,李兆会不得不召开记者发布会,在会上,李兆会保证,他会偿还所有的债务。
但在记者发布会结束之后,李兆会就消失了。
时至今日,李兆会仿佛人间蒸发一样,即便是网络发达的今天,也没有出现任何关于他的消息。
李兆会最终没有守住父辈们辛苦打拼出来的产业,自己在败光家产之后,沦为法院的黑户。
海鑫集团破产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痛苦,李兆会毁掉的,不仅是父亲留下的产业,还有别人半生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