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为何选在4月20日?- 那年今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人
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冲破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兴奋异常,挥笔题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描绘了解放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
渡江战役是一次关系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解决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解放全中国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历史是由细节组成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与故事,应当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渡江时机为何选在4月?
渡江作战向江南及全国进军,这是中共中央既定的战略任务。这次战役的胜利与正确地确定渡江作战的任务、时间、部署密切相关。
△资料图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之前提出的渡江作战计划一直未能实行。
1949年1月,淮海战役刚结束,平津战役正在进行时,中央军委再次提出渡江作战计划。
1月12日,中央军委通知第三野战军首长粟裕、陈士渠、张震:
“华野、中野休整时间规定两个半月,由1月15日至3月31日止。”
“按此部署休整,并完成渡江作战诸多准备工作,待命出发。”
2月8日,第二野战军政委邓小平、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联名向中央军委报告,建议加紧进行渡江准备工作,提前于3月初行动,四野派出渡江部队提前南下。中央军委于当日分别致电邓、陈及第四野战军林彪,表示同意中野、华野加紧整训,但同时指出:“在实际上,3月仍需整训……4月渡江为宜。”
这几个指示表明,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将渡江作战的时机定在了4月,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淮海战役结束后,江北国民党军主力全部撤退江南,江北仅有少数据守在桥头堡的部队。因此,人民解放军不需要进行江汉战役,即可直接举行渡江作战,只要人民解放军准备好即可采取行动。这样就可将原来设想的作战时间(5月、6月)提前一个月,即4月行动。
第二,主力部队第二、第三野战军1月上旬结束淮海战役,部队需要休整。诸如渡江所必需的服装、雨具、船只、政治动员、调整与训练南下干部等,这些准备工作没有两个月时间是不行的。而且在此期间部队尚需由淮海、山东地区向江边开进。因此,中共中央决定2月、3月为休整、准备时间。
第三,北平和平解放,蒋介石“引退”,毛泽东发表时局声明提出和谈条件后,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发表声明并致电毛泽东表示愿意进行和谈。中共中央决定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并根据我军渡江准备情况,定于4月1日开始谈判。中共中央准备“争取依照和平解放北平用的榜样,去和平地解决南京所处的问题”。这样,渡江的时间只能选在4月。
具体时间又为何定在4月20日?
3月3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于4月15日全线渡江作战。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达成渡江,实行战役展开;第二阶段达成割裂包围敌人之任务,并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包围之敌,完成全战役。
4月1日晚,南京政府代表团到达北平,进行和谈,至5日颇有进展。李宗仁、白崇禧表示安庆以西至黄冈线之守军将于4月10日前撤至武汉。但是,东线国民党军仍在加修工事,破坏交通,部署江防,阻我南下。
中共中央针对李宗仁集团与蒋介石集团对战争、和平的两种态度,实行了按期战斗渡江与推迟渡江以等待和谈达成协议后实行和平渡江的两种方针,但立足于战斗渡江。
△资料图
4月8日,粟裕与张震下达渡江作战补充命令,确定以江阴东西地区作为东集团的主攻方向:“为求主攻方向强渡顺利,决定八兵团以积极动作钳制镇江、扬中段之敌,而以十兵团附二十三军、特种兵纵队主力于江阴东西地区强渡(前头部队采取偷渡),力求当晚南渡三个军或四个军之大部,务须当晚控制江阴、武进、无锡三角地区,坚决歼击敌之反击,尔后乘胜扩展,开辟镇江、无锡段南北地区广大战场,以利野战军主力尔后之作战。”
4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电报给总前委并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粟裕,征询对渡江时间的意见。电报说:“我们和南京代表团的谈判已有进展,可能签订一个全面和平协定。签字时间大约在卯删(即4月15日)左右。如果此项协定签订成功,则原先准备的战斗渡江即改为和平渡江,因此渡江时间势必推迟半个月或一个月。关于江水情况如何,推迟渡江时间有何不利,望即告,以便决策。”
粟裕当即召集三野前委讨论并于当日复电军委。他们认为,4月下旬为黄梅雨季,现已到桃汛,江水日涨,稻田放水,渡江将发生许多困难,江阴下游则无法渡江。粟裕在电报中提出:“我不知道李(宗仁)签字后能否统率蒋军,其内部会起何种变化。如协定不成再行渡江,则镇江下游较为困难。”“如仍需强渡,则依原定时间为好。”
总前委和刘伯承、张际春、李达也于同日复电。总前委认为,推迟渡江将发生极大困难,只有在能保证和平渡江的条件下才好推迟渡江时间,“先打过江,然后争取和平接收,为更有利”。刘、张、李认为按原定计划于4月15日渡江为宜,推迟则有诸多不便。
△资料图
中央军委考虑了总前委及二、三野指挥员的意见,于11日电复总前委并告粟裕、张震、刘伯承、张际春、李达:“依谈判情况,我军须决定推迟一星期渡江,即由十五日渡江推迟至二十二日渡江,此点请即下达命令。”
4月12日,粟裕再次向军委和总前委建议:为渡江便利计,不要再推迟至22日以后,以20日前后为最好。
4月15日,国共谈判结束,双方起草的《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定稿。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郑重宣布:“我们限定南京国民党政府在20日之前答复,如不接受,不签字,20日,我们一定打过江去。”
4月17日,总前委向中央军委报告:“我们两周来,经过反复研究,并设想种种困难之后,均一致认为,二十日后开始渡江作战,到二十二日全部投入夺取南岸的总行动,以后完全占领皖南五个县,均有把握胜利完成。”
4月18日,中央军委电示总前委、粟裕、张震、谭震林等:“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二十日(卯哿)开始攻击,二十二日(卯养)开始总攻,一气打到底,完成渡江任务以后,再考虑略作停顿,采取第二步行动。”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悍然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草案》上签字。当天夜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预定部署发起渡江作战。
△资料图:半景画《百万雄师过大江》局部 来源:人民网
4月20日20时,谭震林指挥的中集团大军首先实施渡江作战,千帆竞发,强渡“天堑”,只用一个多小时就突破鲁港至铜陵段蒋军江防阵地。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4月21日,大军攻占铜陵、顺安、繁昌、峨桥等地,把蒋介石的千里江防拦腰斩断。
4月23日,在南京中共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接应下,第三野战军部队胜利进占南京,冲进蒋介石的总统府,降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延伸阅读
渡江战役指挥部成人民海军的“摇篮”
在江苏泰州白马庙的一个院落内,一枚铁锚静静地立着,仿佛在向人诉说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中国人民海军起航的故事。
院落里有一座丁字形的二层小楼,青砖灰瓦,楼梯陡峭。这栋小楼的另一个身份,是渡江战役时第三野战军东线指挥部旧址。
△资料图:江苏泰州白马庙。新华社发
1949年4月23日下午1时半左右,张爱萍将军在这座小楼内庄严宣告:“人民海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正式成立了!”
40年后的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决定,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期,将泰州白马庙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
人民海军诞生地泰州不靠江、不沿海,但海军在泰州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已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百万雄狮准备直捣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但同时,由于解放军缺乏海、空武装,致使国民党陆军残部从海上逃跑,撤到台湾,并占据了东南沿海许多岛屿。
此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建立海军的重要性,1949年初,党中央决定由第三野战军组建人民海军,并首先在华东实施。
△资料图:解放嵊泗列岛(1950年7月)
那么组建海军的任务该交给谁呢?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很快就想到了他的老乡张爱萍。
张爱萍在回忆录中写道:
“要我来组建海军,思想上毫无准备……当时我向陈老总说:‘搞海军,我自己连游泳都勉强,难以胜任。’陈毅同志强调:‘这是历史逼着我们去干的,而且非干好不可;要你去干,是党中央对你的信任,你是合适的人选。’”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夜,第8兵团35军进占南京。当天,中央军委急电第三野战军立即组建海军。
第三野战军当即在白马庙渡江作战指挥部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并宣布着手组建海军领导机关,成立中共华东军区海军临时委员会,预备接管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的军舰。
自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军种——人民海军。
△资料图 来源:中国军网
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和指挥的海军部队最高领导机关,肖劲光任司令员,刘道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人民海军在华东诞生后,继续向华南和华北发展。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成立。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在青岛成立。
△资料图:辽宁舰
2019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伴随着浩瀚海洋留下的一道道壮美航迹,展示新时代海军部队勠力强军兴军的新兴风貌,彰显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坚强意志;伴随着一串串纵横往来的壮美航迹,传递友谊、维护和平,加强海上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在全球舞台上展现着新时代中国军队的大国担当。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综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信息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火旦先生
审稿: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