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女教授陈果,只因读错“耄耋”被拉下“神坛”,如今怎样了
文|历史掌故王
编辑|历史掌故王
●○前言○●
“一朝失足成就千古恨”
曾经的她被网友追捧为“神”,在那三尺讲台上,将普遍认为枯燥乏味的哲学变成了学生争相抢座的热门课目。而她也凭借着赏心悦目的高颜值和独特的教学方式,收获众多网友的喜爱。
她就是被网友称为“复旦美女教授”的陈果。因为网络,她成为万人敬仰的“网红教授”,并受到了央视的点名赞扬。
可所有的光环,伴随着“耄耋”两字的脱口而出烟消云散。
一时间,网友的评论风向骤转,她的教授学历被质疑造假,还传出被复旦辞退的消息。
一夜之间,陈果因为两个字的错误从“教育神坛”重重摔下,导致如今网络上对她的争议还在继续.....
●○哲学因她变得幽默有趣○●
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传遍了那些教授谈论古今、探讨未来的视频。尽管教授们讲的头头是道,道理鸡汤一大堆,可听的人却寥寥无几,鲜有年轻人愿意坐下来耐心聆听。
他们似乎只承担知识的传输,并不在意学生是否愿意接受知识,是否对其感兴趣。
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同学都清楚思政哲学的“魅力”,在老师魔性的声音下,那些文字在脑海中形成了美妙的催眠曲。睡梦中,思政哲学的学习更是如同噩梦一般,总会被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吓醒。
曾几何时,由于思政课的无聊和乏味,不少大学生对其并不感兴趣,而且这门课程是公共课,老师并不刻意点个名,所以思政课也就成了大学生逃课的“神仙课程”。
可在复旦的校园,你能看到陈果老师的思政课竟能座无虚席,甚至有些学生早早的等在教室门口,只为抢到距离讲台最近的位置,渴望与老师“亲密交流”。
起初,当学生看到陈果时,都在疑问:这个手拿话筒,发型松散的老师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竟能改变学生们对思政课的“厌恶”?
可当她一开口,一切疑问就迎刃而解。她的课堂从不需要教案,摆脱了书本,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语去表达人生中最为深刻的哲理,她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渗透在课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哲学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烦恼与苦楚。
课堂上的她没有刻意与同学保持距离,反而如同一位邻家姐姐,坐在同学之间,在谈笑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陈果那独特幽默的教学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选课时,连续两年都没能抢到她的课。
在还未走红的时,学生们就争先恐后的“抢夺”陈果课堂的座位,简直是“一座难求”。
学生们不仅仅在课堂上请教问题,在私下也有很多女孩子找到陈果请教感情上的问题,久而久之,她就成了复旦的“教授女生”,是很多女孩子心中的偶像。
慢慢的,部分学生开始用手机记录课堂,之后放在社交平台分享,而这无心之举也让陈果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没过多久,陈果的微博就涨粉50万之多,成为了网友心目中的“美女教师”。
一开始,陈果的爆火只局限于网络。但随着事情的发酵,各大媒体开始转载她的教学视频,陈果课上的内容也被当作语录在学生之间口口相传,甚至有些学生将其当作真理。
由于事情发展的太过突然,起初的陈果受宠若惊,但很快她就适应这种走红的生活。在她眼中,比起走红,她更希望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哲学,探讨哲学中蕴含的能量。
走红之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哲学,同时推广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她出版了两本书籍:一本《好的爱情》、一本《好的孤独》。两本书解决当今大学生最为困扰的问题。
对于刚刚踏入大学的学子来说,爱情是他们最为期待和感兴趣的,但同时又缺乏对爱情的深度了解,这也造成大学生在面对情感时,往往走进死胡同,无法自拔。
孤独对于大学生更为熟悉,很多内向的同学不敢交朋友,害怕交朋友,甚至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身边没有能够交流的伙伴,这也造就了孤独的产生。
而这两本书完美的将哲学融入到情感中,形成了很好的化学反应。一经发行,就成为了畅销书籍。也让人们对哲学这门课另眼相看,没想到哲学也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2018年至2019年,迅速爆火的陈果接连两次被央视采访,并且还为单独制作了广告片,除此之外,央视还称赞她为“立德树人,以德服人”的优秀教师模范。
央视的大力宣传,也让陈果走向从未登过的高度。所谓站的越高,摔得的越惨。
在之后的一场综艺上,陈果只因简单读音错误被卷进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央视点名,“耄耋”读错引争议○●
2018年,陈果受到央视的邀请,参加撒贝宁主持的央视节目,被央视邀请本身就是对陈果事业的认可。央视也是想通过她的事迹,向社会传达出正能量和正确的三观。
然而,这次演讲却成为了陈果的滑铁卢事件。
身为教师,站在讲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行为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当陈果无意中将耄耋读成了“毛至”时,女神的地位产生了松动,正是这个小小的错误推翻人们之前对陈果的夸赞和表扬。
“打一开始我就讨厌她,何来的捧上神坛!”
“玩嘴皮的,离开讲台一无是处”
各种猜疑和辱骂纷纷搬上荧幕。很多人表示疑问了,仅仅是两个生僻字,为何陈果成了网友众笔讨伐的对象?
因为陈果再人们的心中地位太高,身为思政课的教授,若连简单的生僻字都能说错,就太不应该了。也正是人们将她捧的太高,一旦她出现错误,人们心中是无法接受。
以至于,人们开始猜测,陈果成为复旦的教授是人在背后扶持。而那些曾经被称称为“真理”的语句也被有心之人揪出拿来诟病。
虽然网络上仍有粉丝为她声援,但效果甚微。即便事后,陈果进行了道歉并且改正了错误,但大众并没有选择原谅,而是让事情持续发酵。
从那以后,陈果退出了网络,重新回归到了校园,无论是网络上的课程还是微博上的分享都停留在2019年,再也没有更新,仿佛这一切重回了起点。
那些无端的猜测和舆论再如何发酵,都没能引出她的出现。她没有留恋网络带给她的荣耀,重回校园或许正是她的初心所在。
当人们了解她的过去,就能明白,那些所谓了后台背景,其实只是陈果个人努力的结果,她用事实证明,没有谁能够轻轻松松成功。
●○复旦女神的过往人生○●
出生上海的陈果,从小就开始展现了非比常人的学习能力。常常以相当出色的成绩获得其他家长的赞赏,并且告诫自家孩子向陈果学习,可以说,陈果的童年是在赞美声中长大。
陈果的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自己的孩子当然也在她的培训目标之中,在母亲的培养之下,让陈果在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艺术气息。
在家庭中,陈果的父母也没有给予她过多的压力,时常教育她:“世界上漂亮的女人随处可见,但美丽的女人却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这也造就了陈果有主见,会独立思考,敢做敢为的新时代女性气质。
1999年,陈果选择了复旦,开始了她的大学之旅。
大学四年,陈果并没有虚度光阴,凭借着对哲学的热爱,她竞选了哲学系的学生会会长,并且如愿当选,以此来锻炼自己。
之后,陈果选择考研,一路上顺风顺水,堪称教科书般的“求学之路”。大学毕业之后,她觉得校园生活更适合自己,于是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
2005年,陈果如愿考上了博士。或许是六年的时光让她对母校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情感,博士毕业后,陈果并没有选择校外寻求工作,而是留在了母校,希望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下一届学生,也为了让哲学的魅力展现在更人的心中,她站上了那三尺讲台。
陈果的人生看起来一帆风顺,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但私下谁又愿意了解她的辛苦,陈果的成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都是日积月累。
起初,陈果的课堂并没有那么火爆,甚至有人在课堂上呼呼大睡。为了提升自身能力,丰富学识。她经常泡在大量的书籍中,在其他优秀讲师的课堂中“取经”。
就连放假的时间她都不放过,当过实习记者,担任过职业翻译,甚至为了深入了解哲学,她去往了哥伦比亚,进行了长达半年时间的学术访问。
陈果除了在学习上是位学霸,在生活中同样是引人瞩目的女神。早在大学时期,她的身边就不缺乏追求者,虽然她至今还未结婚。但只要她出现在校园中,总是令人驻足欣赏的美景。
在复旦,她就是才华与美貌并存的女神。所以她的课堂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总有学生逃课,睡觉,相反,她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有些学生宁愿站在教师的最后,都不想错过她的课。没有学生打瞌睡,每个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倾听她每一句哲理。
就算经历“耄耋事件”,也没有影响她教书育人的步伐。在复旦校方的证明之下,网络上传出陈果被辞退的消息是虚假的,事实上,陈果至今还在复旦继续着教学事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慢慢理解她,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简单的错误不能否定一个人的才华和贡献,更何况陈果曾对自己的行为致过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风暴过后,她依然是学生眼中的“哲学女神”。
●○结语○●
曾有学生问陈果,对于幸福您是如何理解的,她回应道:“幸福,就是让自己活成一道光”。她也如自己所说,活成了一道光,用哲学的光芒照耀了人们对生活的困扰和泥泞。
网络能把她塑造成了“神”一般的人物,同时也能将她推向谩骂的深渊。但她并没有因此迷失自己,依旧为教育奉献自己。“耄耋”事件看似将陈果拉下神坛,但又何尝不是她重拾初心的契机。
社会需要像陈果一样的教育学者,她们为了那些祖国的未来而奉献。谩骂不值得铭记,通过陈果传播出来的正能量才是我们需要的。而陈果只是“先驱者”,未来正能量的网红教师会原来越多,知识的传播也会百花齐放,学生也能从乐趣中感受知识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