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爪哇海号沉船事件:工作近十年仍钻井,因一字误判导致沉船
1983年10月26日,中国南海出现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沉船事件,该次事件直接造成人员伤亡81人,直接经济损失三亿五千万。时隔38年,今天再次复盘其在南海沉没的悲惨真相,让人越来越迷惑不解。
一、揭秘“爪哇海”号沉船事件
我们把时间推延到1983年10月26日凌晨6时30分,“爪哇海”号即美国钻井船的外围守护船船长余德荣回应美国阿科公司基地电台:“昨夜11时至今晨3点风力为12级,现在为8~9级,浪高13m,船摆倾斜30°~40°。原来可以看见‘爪哇海’号,并能直接联系,现在看不清,正在密切注视。”
正当中国南海205号船于11时10分(也就是1983年10月26日的11点10分)实行紧急救援赶到“爪哇海”号钻井船作业区时,大海已经恢复了平静,“爪哇海”号钻井船连同船上的81名船员杳无踪迹,遇难的船员中包括多国工作人员。
二、沉船背后的故事
“爪哇海”号钻井船,按今天的话说,它真正能算得上是一艘网红船,“爪哇海”号是美国环球海运公司的主力钻井船,是1974年由美国利文斯顿造船厂建造,属于当时最为先进的自航式钻井船。
从“爪哇海”号设计指标,就可以看出这艘海上巨无霸是何等的壮观。该船级别为 AI级(全海区行船),其工作水深305m,抗风能力可达100节(相当于15级飓风),钻井深度7620m,满载排水量为11000多吨,相当于一艘两栖登陆舰,可以适应各种恶劣天气,在过去的作业中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
墨西哥、委内瑞拉等海域成功打出近100口井。在来中国时,“爪哇海”号已经在海洋的恶劣环境中工作接近10年,打了100口井,已经是功成名就,实至名归的“全天候钻井船”海上王者。
这次登陆中国也是事出有因,首先中国在1983年时,工业基础还十分落后,除了能造稍微大一点的滚装船外,像海上作业船这种科技含量极高的作业船,那是根本想都不敢想,根本没有能力造出这样先进的开采船。
中国虽然是一个严重缺油的国家,看到南海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也只能是望海兴叹,据当时有史料记载的数据,中国南海已探明石油储量46.6亿吨,天然气总储量11万亿立方米。
看着这些资源被沿线国家盗采,我们因为没有现代化的海上开采设备,也只能是看着。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没有开采船就租的想法浮出水面。
于是于1982年9月,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与美国阿科公司及圣太菲矿业(亚洲)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合作开发中国南海能源资源的协议。
按理说,美国人对南海开采石油还是有些惧怕的,因为南海对阿科公司来说毕竟是个新的海域,而且南海的气候条件也是阿科公司不熟悉的,当时中国开出的条件也不是很优厚,毕竟中海油当时还很穷,融资也很困难。
成立不久的中海油,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缺人才,也就是说除了人多,当时的中海油啥都缺,唯一不缺的只有中国这块市场,还有的就是浩渺的南海这块祖先留下来的地盘。
三、固执误判惹的祸
为了打开局面,尽快实现黄金万两,美国阿科公司租用了“爪哇海”号。这艘挂满金字招牌的“爪哇海”号,晃晃悠悠经过数月的航程于1983年3月,不远万里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三亚。
大卫船长身材高大,说话声如洪钟,性格十分温和,多年的海上生活,使他处事十分谨慎,处处小心翼翼,有时候他甚至有些胆小如鼠,特别是对工作可以说是严格流程一丝不苟,要不也不可能在10年时间打出100口井的好成绩。
就是这么一位风云人物,竟然对一片陌生的海域没有畏惧之心,当听闻南海处于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上,春秋季每隔几天就有1次温带气旋入侵,强风气流屡屡引发海难事故时竟然嗤之以鼻,还是信心满满,自觉一切都不在话下。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说一下,那就是阿科中国有限公司钻井总监弗莱,这个弗莱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人,也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平常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对海上作业的危险不屑一顾。
倚仗自己海上作业多年还活着的经验,他竟然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做一些预案,同时还蔑视中国方面提供的海洋气候预报,以至于作出错误的决定。
有资料记载,导致“爪哇海”号南海沉船,全因弗莱的一字误判,和没有应对预案的结果。
在平静的海洋上,“爪哇海”号,不愧为是行家里手,一路高歌猛进,在南海打出的第二口井“崖13-1-1井”,就成功的喷涌出有史以来中国公司在南海开采的高产天然气流,也成就了崖13-1大气田的英名。
殊不知这也是“爪哇海”号最后的绝唱,1983年8月进入莺歌海开始钻探“乐东30-1-1井”,具体井位在北纬17°17′48″,东经108°56′59″,东北距榆林港仅114km,西南距越南岘港也只有144km。
假如顺利,这就是“爪哇海”号在南海打出的第三口井,可是危险也正在慢慢地靠近“爪哇海号”,对于没有制定应对风暴预案的“爪哇海”号来说,时间就定格在文中开头记录的日子。
四、“爪哇海”号像一个赴死的英雄
1983年10月20日,南海第16号台风,在中沙群岛东北形成,向西偏北方向迅速形成最强台风中心,也正是“爪哇海”号钻井船的作业区,中央气象台已于当日20时发出台风紧急警报。
广东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气象公司根据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综合分析评估,从21日5时至26日14时,连续向阿科公司及“爪哇海”号发出台风警报41次,还有附加电文3次、紧急电话1次,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气象台也向阿科公司预警16号台风将过境,提示密切关注台风动向。
阿科中国公司总监弗莱认为一切都是危言耸听,凭自己的经验判断是强风过境,对“爪哇海”号钻井船,形成不了致命打击,船长大卫竟然和这位把“爪哇海”号送进大海的弗莱保持意见高度的提议:无需移港避险。
也不知道这两人是因为翻译出现了问题,还是压根就不知道“强台风”和“强风”的含义,最后居然做出了“无需避险”的决断。
一字之差风险天壤之别,无论中方如何反复提醒“爪哇海”号需要移港,胆小的大卫在固执的弗莱怂恿下,仅对良言置若罔闻,却执意坚持“爪哇海”号原地固锚硬抗。
太平洋虽因赤道无风带风平浪静而得名“太平”,可其部分海域气候瞬息万变并不太平。尤其西太平洋(北纬5°~25°)菲律宾以东、南海和东海洋面上,夏秋季节,高温、高湿条件产生超低压中心,形成猛烈的热带海洋飓风,可瞬间颠覆海面一切远航船只。
南海也是死亡之海,为保证钻井船只及时获得天气预报,提前规避极端天气,所有钻井公司都会与专业的天气服务公司签订合作协约,阿科中国公司也不例外地和广东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气象公司签有合约。
从10月21~25日,“爪哇海”号有四天时间可以转移,船长大卫和总监弗莱,左顾右盼,毫无准备,和平常一样,没有一点撤离的思想。当船员们喝着可乐,吃着披萨享受飓风来临前的清爽时,危险正在逼近“爪哇海”号。
16号台风一路飙升,当10月25日夜,风眼抵达南海莺歌海外60公里,登陆“爪哇海”号钻井平台时,风力已飙升至惊人的12级以上,台风中心的瞬间风力已呈摧枯拉朽之势,扑向了未有丝毫准备的“爪哇海”号钻井船。
“爪哇海”号就像一个温顺的孩子,乖乖地躺在了16号飓风的海里,消失在茫茫的大海。“爪哇海”号没有发出最后求救信号。当晚凌晨许开始,205号守护船和基地电台使出了浑身解术,未能得到“爪哇海”号任何讯息。
事发后,中国迅速出动22艘舰船和6架飞机,在围绕“爪哇海”号29公里的6.3万平方千米海域内,进行搜营救,毫无结果。最终只获得片片漂浮的油花和3件救生衣、1个信号弹壳和1个黑色橡胶碰垫外,没有“爪哇海”号有关的任何迹象。
南海205号船和209号船经过艰苦的搜寻,在“爪哇海”号原井位西南275m处找到了“爪哇海”号,潜水员发现这艘披荆斩棘的网红开采船躺在水下75处,船体倾斜90度。
四、“爪哇海”号让人怀疑的地方
疑虑1:为什么是“爪哇海”号来执行这次任务?这艘网红船已经在严酷的环境下工作了近十年,打出100口井,作为工程船,从结构和钢材的耐用度等分析,已经基本到了大修或者退役的阶段。
仍然派遣这艘老船钻井,是不是有别的用意,这艘船买保险了吗?沉没后保险公司是否赔付?赔付了多少?现在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文字资料。
疑虑2:南海油气勘探刚出现好的势头,几个大的油气田相继浮出水面,南海沿岸国家跃跃欲试,这无疑成了波斯湾的劲敌。中国这个靠进口能源度日的国家,仿佛有了聚宝盆。
这时的国际油价一直处在低位,自WTI期货合约自1983年挂牌上市起,在以后28年间,国际油价从由OPEC主导逐渐过渡到了以基准油为参照,以期货市场为主导的定价体系,OPEC、原油供需和国际原油资本三方面角逐成了控制世界石油的把戏。
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打压石油价格,搞垮敌国苏联,这是美国人的战略意图,美国人要控制石油,就绝不要别人去获利。在爪哇海号沉没的28年时间里石油从18美元直接涨到140美元,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人白白为石油资本贡献了难以估量的财富。
自“爪哇海”号沉没后,中国的海上采油项目,一度受到很大的影响,美国人以事实告诉世界,南海采油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千万别碰。
疑虑3:船长和总监同穿一条裤子,仿佛他们巴不得沉船一样。甲方和乙方应该是对立关系,而在“爪哇海”号遇险处置这个问题上,甲乙双方却意见惊人一致。不得不让人怀疑有人故意要在这次事故中作弊。
疑虑4:“爪哇海”号出事后,搜救发现死活81人一个没有,两个逃生艇也一个不剩,这证明有人用了逃生艇,但是去哪了,没人知道。
疑虑5:有关“爪哇海”号的各种消息只有现场层面的,找不到任何的相反的意见,就连适度的猜想都没有,只是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弗莱。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于2001香港上市,从此开启了中国在南海的石油开采。可是我们的经历了世界最高油价从1990年到2008,石油飙升到140美元每桶,美国赚了多少石油的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国的石油资本在美国重塑了一个波斯湾。
美国人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的石油净出口国。结合我们对事件发生过程的回顾以及对“爪哇海”号沉船事件疑点的辨析,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一场故意借用沉船事故来掩盖某种不可告人目的人为事件,其最终目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