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与武则天
狄仁杰与武则天
——正说唐朝之十二
我楚狂人
说到武则天时代的名相,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狄仁杰。自从那个忽发奇想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写了那本小说《狄仁杰断案传奇》之后,特别是根据该书拍成百集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在中央台热播之后,狄仁杰成了中国的福尔摩斯而家喻户晓。狄仁杰断案是不是那么神?这个尚可再说,但是这部小说及依此拍成的电视剧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狄仁杰确实是武则天最信任的股肱大臣,他们君臣之间有友情,有默契。
狄仁杰,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生,关于他的出生年份有说是公元607年的,由于他的卒年是清楚的,是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而且他是死在宰相任上的,607年的说法大多不采信。毕竟93岁的在职官员太不可思议了。
狄仁杰应明经科而走上政坛,他成名是在高宗年间的昭陵柏树案中。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时任大理丞的狄仁杰奏罪当免职。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千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而这时的武则天就在珠帘后面听审,狄仁杰的凛然风骨给武则天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武则天的举荐下狄仁杰逐步得到重用,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弹劾了天子宠近臣王本立等,为权臣敬畏。其中不乏武后围护之力。
在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任大理丞时,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案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为朝野推崇。神探之名大概因此而来。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泰伯、季札、伍子胥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平定越王李贞的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狄仁杰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的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这时武则天信任狄仁杰的重要原因。
狄仁杰官居宰相之时,也正是武承嗣显赫一时之日。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如此,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机谋死里逃生。以后,武承嗣欲根除后患,多次奏请诛之,都被武则天拒绝。此事以后专门说。
在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契丹部闻之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当地百姓歌颂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
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狄仁杰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曾劝武则天继续以四子李旦为嗣,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即唐制中书令)。这年夏天,,有胡僧邀请武则天观看安葬舍利(佛骨),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窦怀贞、晖敬、姚崇等数十位优秀人才。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流泪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有人老喜欢问狄仁杰是唐朝忠臣还是武周忠臣,我认为在狄仁杰始终把武则天当做李家的媳妇看的。狄仁杰他们从没有把武周当回事。
狄仁杰的事全根据新旧唐书说的。狄仁杰是整个唐代数一数二的名相。
图片是狄仁杰像与墓
原作者:我楚狂人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fcd5e5e0100fnhb.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