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娱乐圈“冷落”24年,如今一夜爆红,让惠英红甘愿当配:这个90后,什么来历?
本期主播丨杨枪枪
郭晓婷在娱乐圈可谓神奇的存在。
你说她不红,但也演过一些观众熟知的角色;
但你若说她红,出道24年始终无缘女一号。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边缘的演员,却在《无限超越班》中一骑绝尘,收获一众老戏骨的青睐,惠英红更是亲自送上导演椅,并当场约定:
“有朝一日,郭晓婷演大女主的时候,我去给她当配角。”
在如今流量至上的时代,随性自在、因直言不讳总得罪人的郭晓婷,为何能成赢家?
也许,她最大的底气,正是来源于人生低谷期的自洽。
在困境中向内看,用自己的方式盛开
6岁时,郭晓婷就凭借《真情告白》步入了演艺圈。
出道以来,演过《仙剑奇侠传三》、《步步惊心》等不少经典的作品,虽是配角,但因为热爱,她乐在其中。
《仙剑奇侠传三》饰演 花楹
2015年前后,内娱影视体系发生了强烈的变革,随着资本、流量的不断涌入,郭晓婷对流量当道的娱乐圈,产生了强烈的“水土不服”。
在一次访谈中,她难掩内心困顿:
参加一档以为可以锻炼演技的综艺,结果什么都没学到,大家其实都在搞人际关系;
每年试戏,但都没有成功,不是自己演不好,很多试戏也只是走过场,最后选的人其实非常不合适;
随着热度消散,为了生活只能接一些自己都get不到笑点的“烂角色”,在片场更像是个工具人......
而大环境的改变,促使演员们也必须通过维持所谓的人气和流量,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有段时间,郭晓婷每天都过得异常疲惫:一边拍戏,一边赶着在收工后拍很多宣传物料。
而“比拼谁的物料更精美”在郭晓婷看来,并不是一个演员该做的事。
有网友对她的坦诚恶语相向:装什么清高,看不惯别演。
郭晓婷也自我怀疑过:能不能放弃演员另寻出路?
她给自己的答案是:不能,因为这是自己最热爱的事。
想要继续演戏,就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那段时间,她的内心无比挣扎、煎熬。
在最焦虑、最迷茫的时候,她选择自驾去了青海。也就是在暂时隔断人世纷扰、亲近自然的时刻,她才从长久的压抑中解脱出来,可以静下心来梳理思绪:
你究竟在纠结什么?抗拒什么?
过去的自己就一定好吗?
现在的环境一定就是不好的吗?
她慢慢意识到:既然无法改变环境,就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决定了走这条路,那就把每一次机会都当做试炼,潜心磨炼演技。
心境的变化,让她开始尝试寻找一条自洽的出路:
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看到环境变化中的积极一面,在顺应规则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节奏。
她在采访中提到:
“比如说拍物料,一个月拍几次,不过多的干涉、打乱我的生活节奏,我也愿意往前迈一步,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对于接戏,郭晓婷也有了新的解读:
“流量就是关注度,以前的我会觉得演员就是演好戏,但是现在就是多多出现,让大家多记住我,我才可以拿到我想要的角色。”
心态顺了,路走稳了,她开始了自我超越之路:不断挑战高难度角色。
在《苍兰诀》中,她一人分饰两角:既是心怀苍生的赤地女子,也是为情所困的花魁谢婉卿;
在《与君初相识》中她彻底颠覆乖巧形象,妖冶毒辣的顺德仙姬深入人心......
顺应规则,但初心不改。正如她在《无限超越班》中的霸气发言:“我最立体的资本,就是演技。”
就这样,她保留着对表演最纯粹的追求,默默积淀,在每一次机会到来时惊艳众人。
这就是郭晓婷的过人之处:在一次次与自我和解的过程中,练就高度自洽的本领,无论在何种境遇,都能够让自己处于内在舒适的状态中。
而自洽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环境里,保持镇静和韧性,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为何你的人生如此拧巴?
但生活中,有太多人每天都藏在面具下,和自己、和命运、和整个世界较劲,难以自洽。
《今晚80后脱口秀》的段子手王建国和李诞,都怀揣着各自的文学梦,最后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
2017年《吐槽大会》爆火,李诞声名大噪,身价暴涨,而王建国却还在原地。
他曾在节目里自嘲:
“我是个天生的废物,生来就全无斗志,花费三天才能准备迎接一天,行动力太低,拖延症严重。在上海这样的快节奏城市里也奋斗不动,回到老家的舒适圈,就只能做个对家乡毫无用处的废柴。”
在王建国的身体里,一直有一个特别拧巴、无法自洽的灵魂在游走:
他有严重的拖延症,但拖延的时候又心生愧疚,厌恶自己;
想像李诞一样获得世俗的成功,但又觉得无法做自己;
渴望野生创作,听从内心,但又觉得这不符合观众的期望;
在现实和梦想、红与不红中反复挣扎,摇摆不定;
在“承认自己是个天生的废物、却不想当废物”的矛盾里痛苦地坚持。
王建国身上,有我们很多人的影子。
一边想逃离北上广,一边又留恋大城市的繁华;
一边抱怨婚姻的不顺,一边又恐惧分手后的孤独;
一边不满生活的现状,一边又似乎没有往前拼的勇气。
“王建国式”的人生态度里,有太多的无奈、不甘、执念,这样的人,内心是撕裂的。
这种微妙的情绪拉扯,本质上是缺乏“自我认同”,导致难以自洽。
这样的人,无法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更无法坦然地接纳自己,会习惯性地忽略自己的感受,永远在别人的看法和主流价值观里游走徘徊。
王建国曾在采访中坦言: “自己不喜欢那种万众瞩目的感觉,之所以选择站到台上,就是因为看别人赚钱太快,眼馋赚钱又不寒碜。”
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抢位赛他惨遭淘汰,发表感言时王建国终究获得了一些感悟:
自己也想像李诞那样,找到一种和自己相处的方式,不纠结且快乐。
就像他在段子里说的:“我希望我永远,能跟我自己较劲。哪怕就是那种,一直且战且退的方式。哪怕很滑稽,但是我真的不要,跌入自己亲手挖掘的深渊。”
王建国与李诞共同走过十年,命运却给了他们不同的剧本。
李诞和王建国命运的差异,大概就是前者早早完成了自我的同一性,而后者却仍在自我的牵缠当中。
一个人自洽力的高低,往往是由人生境遇的低点决定的,而内心真正的成长,正是来自于每一个不自洽的时刻。
练习自洽的过程,就是放下对自我的否定,在一次次坦然接受自己的好与不好中,练就一颗不惧纷扰、自我圆融的心。
探寻自洽人生,活出从容不迫
李诞曾言:这世上没有正当的活法,只有自洽的活法。
生命的终极命题,始终是要你成为你自己,如何自洽地过好此生,是一辈子的功课。
达成自洽,最难的就是放下对抗,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和杂念。
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面对选择和矛盾的时候,你是不是内心特别容易焦虑、着急,不知道如何向前,或者总想着立马解决问题?
亲爱的,一旦你有这样的念头,你需要做的,是先要允许一切发生,关照自己的内心,观察情绪中的自己。
跟自己说:我允许自己犹豫,我允许事情并不完全按照原计划发生,我允许自己有不理想的状态,我允许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
在接受和允许中翻转视角,松开内心的结,去发现这些变化背后的资源和积极意义。
当你平静下来,就可以进一步连接真实自我,先从两个维度向内觉察:
第一个维度是意愿: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个维度是注意力:在那种理想的状态下,我看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我的感受如何?
这个思考不必太过理性,你可以尝试着在头脑里描绘一幅你理想生活的画面。然后,再往深处探索:为什么我想要这些?
在这个追问的过程中,你需要花一些时间去识别,这其中是否有外部压力或环境驱使的部分。
如果有,剔除它,因为一旦你把外部附加的期待当成是自己想要的,你就会活得拧巴,不快乐。
剔除了与真实自我不相干的成分后,再追问自己:对当前来讲,我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活成理想的状态?
想清楚答案,写下来,时常翻看,为当下的行动进行校准。
愿我们都能够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与自己握手言和,迎来一个内在更为辽阔的自我。
策划 | 秋秋
编辑 | 鱼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