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活到一百岁怎么称呼?
#历史开讲#
汉代时期戴圣所编辑的《礼记·曲礼篇》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百年曰期,颐。”郑玄注解:期,犹要也
;
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百岁”称作“期颐”。所以在古代人活到一百岁称为“期颐”。
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唐李华《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宋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生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个富有哲理和诗意的称呼。垂髫之年:泛指儿童。黄口:指十岁以下的儿童。幼学:指十岁的儿童。金钗之年:指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指女孩十三岁。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
成年之后的男性: 二十岁,称为弱冠;三十岁,称为而立;四十岁,称为不惑;五十岁,称为天命;六十岁,称为花甲、杖乡、或者本命。《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岁,称为古稀、杖国之年,亦称“有寿”。“古稀”源于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中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到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传说活到百岁之上的人,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他们,以及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
彭祖,先秦道家先驱,原名籛铿 ,传说彭祖活了八百岁。相传彭祖为殷大夫时,已有七百多岁,却无衰老之相,常服水桂云母粉和麋角散,又擅房中术,导引行气,并传给采女、殷王等人,后周游天下,升仙而去。因其曾受尧封于彭城,年享高寿,其道堪祖,故后世尊称为“彭祖”
陈抟,陈抟老祖出生于公元871年,989年去世,在世118岁。陈抟老祖的长寿在我国一些文献记载中可以查到,并非是传说。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是道教中有名的人物,被后世称为陈抟老祖。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
陈抟能预知人意,他的斋室中有大瓢挂在墙壁上,道士贾休复心里想要这个大瓢,陈抟旋即知道他的意思,对贾休复说:“你来不是有其他事情,是想要我的大瓢而已。” 陈抟叫侍者取瓢给贾休复。贾休复大为吃惊,认为陈抟是神仙。 有个叫郭沆的人,小时候居住在华阴,曾夜宿云台观。陈抟半夜叫他赶快回家,郭沆犹疑不决;过了一会儿,陈抟又说:“你可以不回去了。” 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果然他的母亲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几乎死去,一顿饭的功夫又好了。端拱初年,陈抟忽然对弟子贾德升说:“你可以在张超谷凿石为室,我将要在那里休息。”
端拱二年(989年)秋七月,石室凿成,陈抟亲自写几百言作为奏表,奏表大略说:“我气数将尽,圣朝难以依恋,随后将在这个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 后果然如期仙世,经过七天四肢身体还有余温。当时有五种颜色的彩云掩盖堵塞洞口,经月不散。
李庆远,生于1677年,卒于1933年,享年256岁。据说他是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曾名李清云,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传说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他自称200岁时,仍常去各地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据传,1933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之一。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享年142岁。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