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声,你真的理解吗?
前 言
很多同学认为,和声学就是和弦连接的学问。所以关于吉他的和声内容,也就是和弦连接的问题,就是某个和弦接某个和弦的问题。这不错,但是片面的。因为这只考虑到和声的纵向问题(和弦),没考虑到和声的横向问题(声部)。
①
和弦连接
顾名思义,就是和弦种类的连接。
例如:这份谱例,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和弦连接是C接Am接F接G:
②
声部连接
分析和弦连接,除了分析和弦的种类以外,还要分析它的声部连接。
分析和弦连接的种类是纵向思维:
分析和弦声部就是横向思维:
画不同色线的,就是和弦的声部。和弦是伴奏,相对主旋律而言,这些也叫做“内声部”
吉他手一般对和弦的横向思维不太注重,因为实现和弦的音响实在太方便了。如果是萨克斯,笛子之类的乐器,可能会比较注重横向思维。你想啊,它们要只能同时吹一个音,要出和弦效果,至少要几个人一起。(当然也可以分解和弦)
男人弹吉他在音乐会
③
内声部对主旋律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和弦连接,必定有内在的旋律出现在和弦进行的过程中。这些内声部旋律的编排,直接会影响主旋律的发挥。
以蓝色为主旋律,红色为内声部。
当内声部编排得平稳时,红蓝相安无事:
在平稳的基础上,红蓝偶尔交替也是可以增添些色彩,例如伴奏乐器时而加花:
内声部的厚薄,也会影响层次,伴奏厚薄对比恰当,音乐更有起伏:
但是内声部编得不好,对影响整体的影响是很大的。
例如内声部和旋律抢,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乐队,谁也不让谁:
还有,乐队或组合完全没有内声部概念,自己弹自己的,和弦对了就行。造成内声部线条混乱:
另外,自己的声部线条和别人重合了也不知道,造成整个框架都有问题:
还有,就是内声部整体没有线条,是块状的。这种情况多见于自己给自己伴奏,把位不停跳动,伴奏断层似的,和主旋律分离(当然,你就爱这样也不犯法):
④
内声部的明显度
内声部的明显度,取决于1音色力度,2起伏,3还有时间。
1 例如你用吉他伴奏,其中一个内声部用小提琴来拉,肯定很明显(配器)
2 内声部起伏越大,有时甚至超过主旋律,或与主旋律交替出现(复调),那相对明显。
3 例如这两组和弦:
和弦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和弦时值长度不同。它们内声部平平无奇,时值缩短后,它仍然是平平无奇,但相对于时值短了后,它的变化快了,内声部存在感明显度相对提升(调式和声)。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这段音乐长度为4年,每个和弦持续一年,基本上没人能感受到内声部的存在,反之变化越快,存在感越高。
原声吉他演奏
⑤
即兴时的调式
上面3点,分别涉及到配器、复调、调式和声的范畴,每样都个大系统。
最后,我再给大家分析一下第三点,调式和声。
很多同学在我们清梵音乐学院的免费学习群里(可以先关注公众号,在后台按要求操作即可入群,或添加客服咨询),经常问我关于即兴的问题。
其中,就是调式音阶的应用。例如,在即兴作曲中,是不是每个和弦都能对应的调式音阶。今天结合这节课的内容,用内声部的概念,来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我们还是以C接Am接F接G来讲。如果长度像这样的:
因为,和弦转得太快了。它的内声部相对比较明显。内声部也是有调性的(很明显是C大调),即使它很平坦。我们叫做中心调式。
如果在这么密集的和弦,再运用别的调式(特别是和C大调有不同音符的),就会和中心调式很撞,就会显得很混乱。
如果和弦的长度是这样的:
你可以全首用一个调,也可以中途用别的调式(特别是和C大调有不同音符的)。因为和弦太疏,中心调式感相对弱些。
以上内容,涉及到了和声学,复调学,配器学内容。我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尽可能的接地气,来说明一些相对咬文嚼字的概念。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些都是乐理。广义上来讲没错,都是音乐理论。但从狭义上来讲,并不是这样。
因为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乐理→和声&复调&配器等等....
乐理是一个系统,和声又是一个系统,复调等又是另外一个系统,虽然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是经过无数音乐家数百千年的积累总结出来的。前人为了让我们后人学习方便,早已经给我们归类好了。我们要把这观点搞清楚,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事半功倍。有很多同学没弄懂这个概念,以至学习乐理困难重重。
而且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对乐理的理解都是碎片化的,东拼一块,西拼一块。只有高考专业的学生,才会找老师系统的辅导,至少从高一就开始下手。这不是说业余爱好者能力不够,而是压根就没接触过这样的训练。
作为一个学院出身的人,我深知到,吉他爱好者的苦处:买回来的书,像天书一样,压根没耐心把它看完,感觉又难又枯燥。很多同学兴高采烈的买了书回来,没过几天就成了摆设品。
其实这是有一定客观原因造成的,并非你学不会。因为乐理书,它的定位有工具书的功能。反正该讲的它都会讲。每个知识字面上的定义力求严谨,明不明白是你的问题,怎么用又是你的问题。
而且,课后的练习,题型大多数是音乐学院考试的题型,具有应试功能。甚至,它的定位就是卖给高考生用来靠笔试用的。高考生用是好的,但是一个吉他爱好者是否适合,作者没考虑过。
目前,我们清梵音乐学院将推出《吉他系统乐理》,正规的乐理知识,除去应试考试那部分(例如,意大利文音乐属于之类的),留下的都是实用部分,语言力求通俗易懂,但不失专业性。
我们制作这个乐理课程,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一套集合了用动画,文字,谱例,语音,示范等于一体,完全把整套系统乐理移植在吉他上操作学习的课程,目前国内是第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停止更新公众号一年半,就是制作这个课程。
关于更详尽的乐理类容,《吉他系统乐理》目前即将上线,届时大家可以更详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