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对调,背后原因有哪些?
1973年,发生了一件对国内外来说都是影响深远的事情,毛主席下令将八大军区的司令员的职务进行对调。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际上不由得纷纷猜测起来,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到底想要干什么。莫不是想要打仗了?
美国和苏联知道后都不敢轻举妄动了。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对军区司令进行调动呢?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毛主席的这次英明决定。
一、
首先来了解下毛主席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调动,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局势,先说国际形势,由于中苏关系已经走向恶劣,从前亲密无间的老大哥开始处处针对我国,后面更是妄图染指我国领土,1969年双方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军事冲突,两边都有流血,这就是珍宝岛事件。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双方关系降至冰点,苏联之后更是在我国北方陈兵百万,这不得不引起我国的重视。
再看国内形势,由于当时发生了某些事情,毛主席意识到要在军事上做一些整顿,在毛主席看来,要军队跟着党走,而不是党跟着军队走,因此重新起用了一批老干部,想要将军队掌握在手中。
在国内以及国际的形势影响下,毛主席逐渐酝酿起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想法。
彼时邓小平已经恢复了职务,在一次听取邓小平汇报工作的时候,毛主席向邓小平提到了这个问题,并询问邓小平应当怎么解决,邓小平只是稍作沉思,然后将自己面前的茶杯和毛主席面前的茶杯对换一下,看到这,毛主席和邓小平相视一笑,说道:英雄所见略同啊。
毛主席和邓小平见面
二、
1973年12月,中央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一开始,毛主席就开门见山地表示要将军区司令对调一下,而且是只调司令,政委不动。当时所有的将领听到这个消息都有点懵,没有缓过来,会议室里一时间鸦雀无声。毛主席见状就起了个头,让大家先唱一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众人的心绪平复下来了后,毛主席才接着说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好,会油。
大致意思就是一个军区的司令如果长时间没有调动,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后容易懈怠,会出现消极态度。甚至还会有自己的小团体,都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样的情况是中央不想看到的,而且这样也不利于军区的健康发展。这时候大家也都明白了主席的意思,对这个决定表示坚决的拥护。
随后毛主席继续宣布,任命邓小平为参谋长,让他来整顿军队,当然主席考虑到之前的一些因素,让邓小平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要柔中有刚,绵里藏针,保持原则。主席就是这样,虽然话题很广,但是每句话又都一针见血,始终会阐明他想要表达的观点以及思想。
毛主席和邓小平正在会谈
在这次会议之后,为了调动能够顺利进行,毛主席决定在调动前先和众位将领谈心,在书房里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有46位将领受到了接见,别看人不多,个个都是重量级人物,他们全都是11大军区的司令员以及政委。其中将要接受调动的八大司令全都坐在了前排。
毛主席正在开会
接见开始后,毛主席就开始和众位将领们握手谈话,亲切地问候大家的身体状态以及近期的生活。
通过聊家常拉近了大家的距离,随后毛主席又指挥大家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下子就将大家带回了当初那个峥嵘岁月,似乎又想起了当初南征北战的艰苦生活,在歌声中,大家都想起了当初报效国家的初心,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毛主席和将军们的合影
三、
第二天毛主席就宣布了对调命令。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调,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与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对调。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与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对调。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对调。
这是新中国自成立起来军事上进行的一次重大高层变动。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当时全国共有11大军区,为何接受调动的只有8位呢。
八大军区司令员
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会油,而接受调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职时间,接受调动的八位将领平均任职时间也有10年左右了,其中许世友将军和杨得志将军更是在职18年。
而剩下没有被调动的三位司令,成都军区司令秦基伟、新疆军区司令杨勇以及昆明军区司令王必成。
首先是秦基伟,他是有一段时间离开过部队,1973年才恢复了工作担任了成都军区司令,任职还不满一年,自然没有必要调离。
再说杨勇,作为三杨之一,杨勇将军的调动是很频繁的,他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以及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又调任到了新疆,任职也没满一年,也没必要进行调动。
最后再看王必成将军,王必成将军是1970年到昆明军区的,正式任命是在1971年,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最主要就是当时已经没有人可以和王必成进行调换了,因此就没有进行调动。
司令员
四、
一直到1979年对越反击战打响之前,王必成和杨得志进行了调换,不得不说这是王必成将军的一个遗憾,作为一位从战场上厮杀下来的将军,在此保家卫国之际却不能亲自上战场,这是王必成将军莫大的遗憾,不过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让家里的三个半人上了战场,女儿,儿子以及怀孕三个月的儿媳,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起王必成将军深深的爱国情怀。
王必成将军
言归正传,在宣布了人员的调动之后,毛主席就对他们提出两项准则,一是不准带随行成员,二是要在十天内完成调动。
如此重大的军事变动一下子就引起周边国家的关注,特别是美国和苏联,这次变动让他们变得多疑了起来,这就不得不说到毛主席这次调动的高明之处了。
上面说道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就在北方陈兵百万,对我国虎视眈眈,而美国自然不用多说,一直以来就对我国垂涎不已。毛主席这次对八大军区进行调动后,就是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国已经开始调整军队积极备战了。这个消息放出去后,苏联和美国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兔子的心思你别猜。
毛主席
当然这次调动对国内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之前军区就是由司令和政委进行日常的工作处理,双方相互制约,而一旦久了,那么双方可能在工作共互相磨合,不仅不会起到制约作用,反而会成为一个共同体,时间久了很容易搞出一言堂,而这次对调后,只是司令对调,政委不动,司令到了一个新环境,面对新政委的制约,一切都是重新来过,也不可能说搞出什么一言堂了,对于中央管理军队也很大的好处,对往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此次调动还能够强军,以往一个军区的司令基本上就只负责他自己的军区,只对自己的部队熟悉,对于其他地方的部队不熟悉也不会去了解,而发生战争后,很可能会出现这个军区司令去带领那个军区的部队进行对战,如果不熟悉的话,对于战术布置十分不利,这次对调,大家能互相了解其余军区的部队,那么一旦发生战争,不管怎么调动,大家也不会对其余军区的部队感到陌生,作战起来将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五、
总的来说,这次重大的军事调动是毛主席一次英明的决策,美国著名学者罗兹曼也是指出:中国这次军事调动,有意识的让文官控制着国家政权,中国地方军事主义将会走向衰落,传统的势力已经被打破,中国将走向更安稳更强大的道路。
邓小平在多年后回忆起这次对调都会感叹道:主席很懂领导军队的艺术,他的每一次动作都会有他自己的见解,实在是英明无比。
这一次的军事人员对调,是毛主席经过长期酝酿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对治军以及治国有着重大的影响,还是那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党的总体思路就是党对军队要有绝对的领导,也就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但是纵观以前发生的事情,毛主席就是从秋收起义打响的第一枪,而有了枪确实又可以造党,就比如八路军就在华北造了一个大党。红军圣地延安就是用枪杆子造出来的。
毛主席
基于这些种种因素,毛主席在建国后就清楚地知道,军队不能松懈,因此毛主席还一直兼任着军委主席,这个军事对调就是主席考虑良久才决定进行的决策,事实证明,如今的发展有力的证明了主席的英明决策,党中央对军队有了绝对统一的领导,国家也是越发的稳定了起来,这次对调也为以后军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现如今的和平离不开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每当我们见到城市中的万家灯火,见到那高楼大厦,我们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
是他带领着我们走向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也是坚信,中国将会走向更伟大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