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将军3次入朝作战,战后美军高官愤怒坦言:他根本不是来打仗的!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大象微视
编辑|大象微视
抗美援朝战役中,陈赓曾三次入朝鲜作战,战后一名美军将领愤怒的说到:“他不是来打仗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早年时,在西点军校参观的锦一南将军,曾被一位美国军官这样提问到: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什么只有两个连,守卫的高地,美军共投入3个师,6万余兵力,发射炮弹190万枚,最终却败给了火力严重不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早在上学时,这位军官就曾向他的老师,询问过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人能解释明白这个问题。
最终他们只能归结到,是靠着中国人民志愿军顽强的意志和不怕死的精神。
真的是靠着中国志愿军顽强的意志吗?
NO NO NO NO NO
时隔几十年后,美国西点军校的专家仔看当年的上甘岭战役,他们发现中国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固然可贵,但这场战役中少不了陈赓的功劳。
在搞清楚陈赓三次入朝作战作出的贡献后,美军将领吹胡子瞪眼道,他根本不是打仗的!
为什么会让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惊呼,陈赓到底做了什么?
01
一进朝鲜
1950年11月26日,志愿军入朝参战已经一月有余,陈赓将军急匆匆从越南返回北京,向毛主席汇报越法战争的最新情况。
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在山林之间与法国殖民者作战,由于敌众我寡,而且在火力和军事装备上存在巨大差异,很长一段时间内越南共产党并不占优势。为了维护云南边境的安全团结,越南共产党和陈庚将军,在中央的安排下前往越南提供支援。
陈庚将军在越南倾囊相授,为越南培养了大批的军事骨干人才,同时还将解放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游击战术发挥到了极致,领导越南共产党一举击溃法军八千余人。
在陈赓将军的协助下,越南与法国之间的局势暂时平稳下来。
与此同时,我国东北方向再次燃烧起战火。
1950年6月,朝鲜内战刚开始的第二天,美国政府无视国际规定,公然派兵援助南朝鲜,并且仗着火力优势,迅速推进,已经将战争推到三八线附近。
为了保住中朝边境线以及中国东北的安全和发展,志愿军于1950年10月,在彭老总的率领下入朝参战。
彭德怀
得知此事之后,陈庚心急如焚,他知道美军狡诈,这场战争必然艰难重重,所以结束在越南的工作之后,他即刻向毛主席请命奔赴朝鲜战场,毛主席稍加思索就答应了。
毕竟现在还能上战场的一众将军中,陈庚绝对是多方面发展的全才,无论是军事指挥能力、政治工作能力,还是情报收集能力,他都是各种翘楚。不仅如此,陈庚的行事风格相当稳重,或许是常年做政治和情报工作的原因,他的思维缜密,心思细腻,在基层战士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正巧志愿军总司令彭老总是一个性情直爽的人,脾气有些火爆,他们两个配合起来相得益彰。
陈庚从北京动身转沈阳进朝鲜,这次他并没有参与军事指挥,而是以情报调研人员的身份,在朝鲜待了一个多月。
陈赓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陈庚一直跟随在彭老总身边,随时记录志愿军的军事安排以及战场的实施情况,算是积累了朝鲜战争的第一手资料。
可不安分的法军,在得知陈赓离开越南后,趁机再次向越南发起了进攻,没有了陈庚的帮助,胡志明的处境相当被动。
无可奈何之下,越南方面向北京申请让陈庚回去。陈庚只好带着收集好的情报返回国内,也正是因为有他收集的一手情报,让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更加直白的了解到朝鲜战场上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指挥打好基础。
02
二进朝鲜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打响,志愿军艰苦作战,歼敌2.2万余人,但因为美国的火力覆盖太过密集,再加上志愿军后续战斗接连失利,导致战争局面不能进一步扩大,让美国算了控制,掌握了战争的主导权。
2月19日,第四次战役结束后不久,彭老总安排好朝鲜战场的防御事宜之后,立即回国,在北京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战场的最新情况,也是在中南海,彭老总希望中央军委尽快增兵。
目前来看,志愿军在火力上不占优势,只能依靠人力来持续扩大战争胜利。彭老总提出让陈庚的第三兵团快点开上去,董其武和杨成武的兵团也要快速做好准备,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不能等人,他们必须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3月,越南方面再次平静,陈庚趁机回国。在向组织简单汇报工作情况之后,毛主席当即命令他为第三兵团司令员,让他回家迅速做好准备,尽快奔赴朝鲜战场援助彭老总。
得益于之前一个月的情报收集,陈庚对朝鲜战场的局势已经有所了解,他正打算此次入朝和美军一决高下,结果变故发生了。
在大军准备即将入朝的前两天,陈庚的救急突然复发,他的膝盖肿得像馒头一样,根本无法弯曲,稍微动一动就有钻心的疼。
医生说,陈庚在战争时期,因为受伤没有得到良好的救治,已经落下病根儿,后来又经常在越南这种潮湿的地方主持工作,导致病情加重。尤其是前不久,陈庚还前往云南选拔干部,更是积劳成疾。
这一次复发,来势汹汹,需要卧床静养,陈庚只能留在北京,一直等到8月份,陈庚的膝盖才稍微好转。他在征得医生和毛主席的同意后,迅速北上前往朝鲜战场,而此时战场上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志愿军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
1950年10月刚入朝的时候,志愿军借助时间上的优势,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后来又借助地形优势,采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经常粉碎美军的进攻,赢得战场上的主动优势。
然而随着战争的时间越来越久,志愿军补给线路长,火力装备不足的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美国借助武器装备的优势,多次扭转局面,双方再次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陈庚研究美国进入朝鲜以来的一系列战斗,之后得出结论,朝鲜战争将会成为一场持久战。
目前志愿军面临的问题就是,加固防御攻势,尤其是东季海岸线,必须严防死守,阻挡美国援军再次登陆的可能。
不得不说,陈庚的确吃透了美国的形势风格。不久之后,美军果然伺机从西海岸登陆,不过此时志愿军早已经守株待兔,双方交战之后取得了一定的胜果。
不过这次陈庚也没能在志愿军久留,1952年1月,他的旧伤再次复发,被中央要求立刻回国。
03
三进朝鲜
1952年3月,彭老总也病倒了,中央派刚刚能下地的陈庚,再次前往朝鲜,替换彭老总回国。
3月31日,陈庚第三次入朝。
中央之所以派陈庚三进三出,并不是无人可用,而是因为陈庚实在是文武兼备,且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弥补很多指战员,在政治工作和文化上的空白。
陈庚尤其善于思考,在接过彭老总的指挥权之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志愿军和联合国军此时的局面。
很明显,现代战争打到这个阶段,拼的不再是人头,而是火力。可是当时新中国的发展水平实在有限,和美国的火力装备差了一大截。
既然正面攻击,无法和美国一较高下,陈庚就想提高防御能力,美国的火药再厉害,打不到志愿军身上也能耗死他们。
正好当时志愿区内部流行在战壕和碉堡上,挖“猫耳朵”洞。
04
地下长城
战士们为了方便随时作战,随时冲锋,抵挡美国炮火的轰炸。于是就在坚固的掩体,和防御工事上,挖出酷似猫耳朵的洞。
最初这些洞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随着美国火力越来越密集,战士们发现,榴弹很容易从猫耳朵洞的弧度射进来,于是他们把“猫耳朵洞”内部挖出拐角,毕竟美国的炮弹又不会拐弯。
陈庚很快发现了这个现象,他亲自试的考察猫耳朵洞的防御能力,发现这种洞穴不仅占地面积小,隐藏性也很强,洞穴门口开的很小,甚至都不容易被发现。
回去之后,陈庚一夜没睡,冥思苦想,怎们把“猫耳朵洞”的功效放到最大。
最后他决定把这些“猫耳朵洞”都串联起来,像在掩体和战壕里建立一座地下迷宫一样。
这样不仅能够为更多的战士提供隐藏的地方,还能方便各个部队之间联合行动,互相照应,同时有地道之间相互贯通,还能配合各种各样的战略战术,出其不意。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得知陈赓的战术安排时,对此也表示了赞许,好一个陈赓,一下子就解决的了“能攻能受”的问题。
陈庚召集志愿军司令部的高级将领们开会,把这个想法传达下去。
各大兵团说干就干,在陈赓的带领之下,志愿军挖坑道的进展十分的顺利。
到朝鲜停战为止,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修筑了大大小小的坑道总长约1290公里,相当于在西安到连云港之间修筑了一条石质隧道。除了坑道之外,志愿军们还挖了战壕和交通壕长约6240公里,比万里长城还长,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地豪和掩体中,中国志愿军修建了一座宏伟庞大的“地下长城”。
在这之后,每次美军直升机进行轰炸,志愿军都躲藏在这座地“下长城”中,等到轰炸停止,陆军缓缓靠近的时候,各部队相互配合,分别从不同洞口中杀出去,杀的美军措手不及。
陈庚的这一安排,极大的弥补了志愿军火力不足的问题,为后来上甘岭战役能够取得胜利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抗美援朝最终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陈庚是抗美援朝地道战的第一人。
当美军看到上甘岭战役3.7平方公里的山体上,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地道,他们才终于恍然大悟,为什么中国志愿军往往出其不意,从天而降。尤其这些地道相互贯通,盘根错节,可以看得出设计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们忍不住赞叹道,陈庚三次入朝,根本不是来打仗的,他简直是来修建地下长城的!
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在了解到坑道战术之后,也不由得感慨:“用这样的方式,就算打上2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
陈将军的奇人奇事,远不由此,天不假年,1961年,过度劳累的陈赓大将病逝,年仅58岁,全军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陈赓大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