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古代女性头上的至尊至美
在中国古代诸多冠饰中,凤冠应该说是广为人知也最为女性所向往、倾慕的一款。它是古代皇帝后妃专有的冠饰,其上饰有凤鸟样珠宝,尽显雍容华贵之美。古代女性所用首服,以凤冠为贵。“着霞帔,戴凤冠”是古代女性最大的荣耀。
一般来说,凤冠是中国传统的高级礼服的一部分,但这个传统在各个时代是不同的。不管怎样,凤冠都属于“最尊贵的女人”,只是扮相各有千秋。
凤冠何时有
所谓凤冠,正确说,其实应该叫凤形冠饰。如今,人们习惯把“凤”与“龙”配成一对,这是上古崇龙部落和崇凤部族长期斗争,最后融合为统一的华夏族的结果。凤的地位次于龙,是因为崇龙的周族战胜崇凤的商族以后,君临中原长达800年。而崇凤的嬴秦,二世而亡,寿命过于短促。接着统一中国的,是以复活龙图腾起家的刘邦,他编造了自己是赤龙之子的神话,开创了皇帝是“真龙天子”的骗局。汉朝的强大和长期统治,最终奠定了龙凤的主次格局。
嬴秦先祖崇拜鸟图腾,这一点在《史记》中即有记载,所以秦始皇进军六国,不建龙旗,而是“建翠凤之旗”。据说,宫中嫔妃插凤钗,也始自秦始皇。
不过,古代服饰中凤的形象并不专用于女性,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雄曰凤,雌曰凰”。凤凰是自有雌雄的,龙也自有雌雄。龙凤分别象征男女两性,是唐代以后逐步形成的观念。
唐朝时,不仅宰相的朝服“饰以凤池”,就连平民之妻也喜欢给外出的丈夫做一件双凤衣——“凤”与“逢”谐音,借此取吉祥之意。“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秋衣长》一诗中描写一位思妇“为君秋夜捣衣裳”。这位“君”的衣裳是“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中唐时期重要诗人鲍溶在《织妇词》中写道:“百日织彩丝,一朝停机杼。机中有双凤,化作天边衣。”可以说,从初唐到中晚唐,妻子给丈夫做双凤衣的习俗没有改变过。
不过,作为头饰,凤却是为女性所独有的。
隋炀帝皇后萧氏的礼服冠(复原)
秦代的凤钗,到汉代发展成为以凤凰形象为主的冠饰,为太皇太后、皇太后祭祀时所戴。《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在汉代,只有最尊贵的女性——太皇太后、皇太后,才有资格插戴凤凰图形的首饰。这可称得上凤冠的滥觞。
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中并未提及贵族女性在正式场合必须戴冠。事实上,在宋代以前,并未严格规定贵族女性戴冠。迄至“两宋”,凤冠才被正式纳入贵族女性的服饰体系中。《宋史·舆服志》中有明确记载:“皇后饰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冠饰以九龙四凤……”宋李廌在《师友谈记》中也曾提到当时宫中御宴的情况:“皇后、皇太后皆白角团冠,前后惟白玉龙簪而已。衣黄背子衣,无华彩。太妃及中宫皆镂金云月冠,前后亦白玉龙簪,而饰以北珠,衣红背子,皆以珠为饰。”
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冠的残件,由金银、宝石和珍珠所构成的花饰
金是与宋同时并存、以少数民族为主的一个北方政权。金代冠服基本上保留了女真族的形制;但其法定的服饰最初承袭辽代旧制,后来受汉族习俗影响,又参照宋朝服制。女真族妇女多辫发盘髻。一般妇女头上的装饰比较简朴。法令规定,不许用珠翠钿子作为装饰品,翠毛只许装饰花冠子,其余一律禁止。自灭辽入宋以后,有裹逍遥巾或头巾的。金代后妃命妇的服饰则大抵与宋朝冠服相似,也有九龙四凤冠。
明太祖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废除了元代服制,并根据汉族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将服饰制度重新做出规定。这套制度的完成,先后花了大约30年时间。该制度规定,后妃命妇在参加大典礼时必须佩戴凤冠。
清乃金之后裔,同属女真族,其冠服制度早在入关前就有所规定。从中国历代服饰沿革来看,清代服饰形制庞杂繁缛,其条文规章颇多。总的来看,清朝所制定的服制既保留了汉族服制的一些特点,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清代后妃的衣冠形制也不例外。在参加庆典时,她们都必须戴着凤冠出席。
凤冠什么样
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唐五代和宋初的供养人有不少就戴着凤冠,多是一只展翅卷尾的凤凰。
宋代的凤冠以银为质,外饰龙凤珠花,并镶嵌各种宝石。据《宋史·舆服志》载,皇后戴特大的龙凤花钗冠,上面缀满珠宝,并用金银丝盘成龙凤及大小花二十四株;皇太子妃戴花钗冠,有大小花十八株,无龙凤。有的后妃的凤冠,用金银丝盘成整出王母献寿故事,等于把一台戏搬到了头上。
明代凤冠形制较宋代复杂。明代凤冠是一种用金丝网为胎、上缀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洪武三年(1370)规定,皇后凤冠,圆框之外饰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另加大小花各十二枝,冠旁各缀二博鬓(一种云形片饰,似下垂状的冠翅),用十二花钿。永乐三年(1405)又有规定,凤冠比原来更加华丽。
明代以前的实物,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完整的凤冠。1958年,在当时的旅大市(今大连市)郊区出土了一批金元时期遗物,包括一些鎏金饰品和上千颗珍珠,其中有一对鎏金凤凰,其羽毛用金丝编成。考古专家判断,这原来可能是一个凤冠。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凤冠实物,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这些凤冠因存放在特制的朱漆箱中,所以保存完好。它们分属于万历皇帝的两位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前者是万历皇帝的结发妻子,曾正位中宫长达40余年;后者则是其子明光宗泰昌皇帝的生母。
明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
孝靖皇后的那顶三龙二凤冠,冠圈以金板圈成椭圆形,上染红彩,周围是用晶亮珍珠和各色宝石嵌成的花朵;冠壳外,用翠鸟的碧蓝色羽毛,贴出层层云海,上插三条立体的金龙,正中的一龙昂首翘尾,口衔一串珍珠宝石制成的珠滴(类似下垂的璎珞),在彩云间奔腾,十分生动。冠的左右各有一龙,龙首伸向两侧,龙口衔一条珍珠宝石串成的“挑排结”(似下垂的流苏),下坠金累丝嵌宝石花三朵,立于翠云之端,充满活力。冠壳外的朵云间还点缀着八朵用珍珠和红、蓝宝石组成的大花朵,正面的主花上插有两只展翅飞翔的金丝凤凰,点出了凤冠的主题。冠后左右各垂博鬓三札,上面饰有珍珠、宝石和悬垂的缨络。这六条尾翼使凤冠的外型显得丰满,更增添了美感。凤冠里面是漆竹丝做的帽胎,边缘镶有金制口圈。
其他三顶凤冠也大致如此,只是龙凤的数目不同,最多的是十二龙九凤。每顶凤冠上都镶有许多珍珠和宝石,其中有一块宝石价值白银五六百两,当时折合大米约14万斤。据说,当时有些宝石是从锡兰、印度购进的。
明亡清兴,清代的衣冠制式与明代差别甚大,不过,在用凤凰图案修饰女冠上一脉相承。清代的凤冠一般都很复杂,在形制上和明代相去甚远,在装饰题材上已经不限于龙凤。具体来说,就是用貂皮或青绒做成底座,覆以红纬,红纬上缀七只金凤,帽顶正端叠加三只金凤,每只金凤头顶都有一颗珍珠。另外,冠后缀上金翟一只,翟尾垂下数行珍珠。
波西尔在《中国美术》中提到一顶清代凤冠,原是圆明园的物品,“冠上有仙人、花草、蝴蝶、昆虫之象,皆用金银丝条构成,饰以翠羽,缀以珠旒,纷披颤舞其上”。
凤冠何人戴
脍炙人口的豫剧《七品芝麻官》中,清苑县知县唐成为民作主,在县衙内升堂审问奸臣严嵩之妹、一品诰命夫人严氏。为打掉严氏的嚣张气焰,唐知县叫左右衙役剥去唐氏的凤冠霞帔。
看到这里,问题来了:除了皇室后妃,诰命夫人也可以佩戴凤冠吗?
原则上讲,凤冠应为皇家专用,他人不得僭越。即使诰命夫人位列显贵,也不可能戴上真正意义上的凤冠。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根据不同朝代、不同年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与前朝相比,宋代的朝服礼制较为详备。《宋史·舆服志》中,记载了皇后所戴凤冠及其他妃嫔所戴朝冠的形制。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规定,命妇首饰为花钗冠:一品,花钗九株,宝钿数同花数,绣翟九等;二品命妇,花钗八株,翟八等;三品命妇,花钗七株,翟七等;四品命妇,花钗六株,翟六等;五品命妇,花钗五株,翟五等。
但在宋朝,帝王对凤的垄断控制似乎并不严苛。袁褧、袁颐所著《枫窗小牍》一书记载,“汴京闺阁妆抺”,宣和年间以后都流行“鬓撑金凤”。
到了明代,在明太祖朱元璋的严格等级观念指导下,洪武三年(1370),初步制定出一套冠服制度,其中就包括后妃服制。洪武十四年(1381),又下特诏,对农商衣着质料给出规定。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又将原来的冠服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有明一代的主要衣冠制度,都是在这次确定下来的。
明制规定,除皇后、嫔妃外,其他人不得戴凤冠。内外命妇所戴的礼冠——彩冠,其形状虽同于凤冠;但冠上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习惯上,人们也称之为“凤冠”。
对于明代命妇“凤冠”的形制,洪武二十六年(1393)规定:一品“凤冠”,用金事件,珠翟五,珠牡丹开头二,珠半开三,翠云二十四片,翠牡丹叶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金翟二,口衔珠结二。二品至四品,冠用金事件,珠翟四,珠牡丹开头二,珠半开四个,翠云二十四片,翠牡丹叶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金翟二,口衔珠结二。五品、六品,冠用抹金银事件,珠翟三,珠牡丹开头二,珠半开五,翠云二十四片,翠牡丹叶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抹金银翟二,口衔珠结二。七品至九品,冠用抹金银事件,珠翟二,珠月桂开头二,珠半开六,翠云二十四件,翠月桂叶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抹金银翟二,口衔珠结二。
至明代中叶,严苛的衣冠制度逐渐被打破。
嘉靖时,权贵严嵩家就有凤冠十数顶,其装饰之富丽不亚于后妃冠。严嵩失势后,他的儿子严世蕃被杀,家产籍没,从他府邸中查抄出的珍珠五凤冠就有6顶,珍珠三凤冠7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凤冠并非收藏之物,而都是可以实际使用的。
在传世的明代命妇画像中,也常可看到戴着凤冠的妇女形象。如明嘉靖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睿妻许氏画像,头上就戴着一顶凤冠,冠上不仅有凤,而且有龙,其凤冠形制与后妃所戴者相比毫不逊色。1955年10月,在兰州西郊西园明彭泽夫人墓中,也出土了一顶凤冠实物。据墓志记载,彭泽妻吴氏,生前为“诰封一品”。按照规定,也并不具备戴凤冠的资格。
到了明朝末年,无论是官员朝服、常服,还是士庶的便服,都是随心所欲,而不再严守定规了。虽说依法令规定,只有后妃才能戴凤冠;但制度一旦混乱,富家妇女也就凭其所好而随意服用了。
到了清代,士人庶民在妇女出嫁和入殓时也可以戴“凤冠”。当然,这种“凤冠”只是一种模糊笼统的说法,指代那些经过隆重修饰了的礼冠。
这种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假借”。民间推崇凤冠的尊贵,在婚丧嫁娶之时,借来使用,以增加气氛或显示尊贵。也就是说,古代庶民妇女用的凤冠只是“借用”了概念,并不是真正的凤冠。皇室专属的凤冠与民间“凤冠”并不是同一种物品。民间的所谓“凤冠”是民间婚礼中新娘戴的礼冠,只是借皇后礼冠的吉言,与实际的凤冠比,形制的繁简与价值的高低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