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江西一男子遵从父亲遗嘱为其“缸葬”,三年开缸尸身不腐

2000年,江西一男子遵从父亲遗嘱为其“缸葬”,三年开缸尸身不腐

人在去世之后,往往实行火葬或土葬的安葬形式,目前我国土葬已被火葬逐步取代,那除了这两种,你还知道哪些?

在我国,还有一种安葬形式叫做“缸葬”,一般是用两件较大的陶器扣在一起,将遗体置于其中,在遗体四周填充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再密封缸体安葬。

在2000年的时候,江西上饶的一户人家,父亲林观荣死后,他的儿子林上水,就对父亲实行了“缸葬”。

但是在所有的仪式进行完了以后,林上水并没有让他老人家入土为安,而是在家中存放了三年。

林上水对父亲实行“缸葬”,其实是遵循了父亲的遗嘱,但林观荣为什么要交代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缸葬”呢?三年后,林上水开缸之后又对父亲做了什么?

中年林观荣不吃荤腥,上山与僧人同吃

这件事情还要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林观荣30岁左右的时候说起。

30多岁以前,林观荣的经历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生活算不上多富裕,但家庭幸福,生活满足。

虽然不至于顿顿有肉吃,但隔一两周就会割上一两斤,满足一下全家人的口福。

可是突然有一天,妻子中午做饭,炒菜时向里面加了几块肉,吃饭时,一向不挑食的林观荣,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还未嚼两口竟然恶心的呕吐起来。

家人慌忙去倒水,妻子以为菜有什么问题,可是尝了一口后,和以前一模一样,并没有什么区别,就关心地问:“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还是菜有什么问题?”

林观荣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回答说:“都不是,就是现在看到肉有些恶心,没什么大事,别担心。”

吃了几十年荤菜的林观荣突然对肉失去了兴趣,妻子还以为是自己的饭菜做的有些油了,于是在接下来做饭的时候,少放了许多油。

可是时间一长,家里人就发现林观荣从最开始的不吃肉,变成了后来不能沾一点荤腥,甚至是连闻到味道就忍不住犯恶心。

家里人有时候便打趣他:“怎么吃不了荤腥了?这是想吃斋念佛了?”林观荣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自己就是碰不了荤腥,他心中猜想:难道这真的是佛祖的安排?

为了让林观荣能够好好吃饭,家里还专门给他重新准备了一套灶具和碗筷。

可是日子长了,林观荣就发现,每次吃饭家里都要准备两份,麻烦不说,有时候还要让家人跟着自己一起吃素,这让他有些愧疚。

后来,他想到在附近的山上有一座寺庙,自己为什么不和僧人们一起吃饭呢?这样一来,不仅自己舒服,家里人也能够开荤了。

于是,他和家里人商定后,自己就来到了寺庙,当他看到安静坐台的佛祖,香炉里升起的青烟,以及淡淡檀香环梁绕柱的时候,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服。

林观荣向这里的主持说了自己的情况,主持见他憨厚老实,也不吃荤腥,既然与佛有缘,就答应了他。

林观荣知道自己在这里多有叨扰,就主动揽下了许多杂活儿,借着上山下山的机会,他经常给寺庙里买菜,当主持要给他钱的时候,他拒绝道:“我在这里打扰你们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这钱我一定不能收,就当是香火钱了吧,拿去多做些善事。”

寺庙里的僧人们本就喜欢勤奋肯干的林观荣,如今又说出这样的话,他们心中对林观荣的好感又增加了不少。

空闲的时候,林观荣就和僧人们一起修行,诵经祈福,真的做到了吃斋念弗,心中的善意也越来越大。

林观荣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山上的寺庙已经成了他第二个家,那时的山路还没有修缮,一到下雨天满是泥泞,走路的时候要十分谨慎,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而上山拜佛的人大多都是妇女老人。

这让林观荣生出了铺路的想法,于是他就将村里废弃的石块搬来做台阶,在他的带动下,有村民上山的时候也会带上一块两块,虽然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还是让林观荣节省了不少时间。

可还是用了几年的时间,林观荣才将这条长几公里的山路铺好,整整铺了2000多层台阶。

林观荣的这一善举,不仅让寺庙里的僧人对他刮目相看,还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直夸他是一个大善人,而林观荣只是淡淡一笑,显得很不好意思。

佛教熏陶,“坐缸”遗嘱

林观荣在寺庙里待的时间长了,自然也了解了许多佛教的文化。

其中就包括僧人圆寂后举行的一种仪式——坐缸,他也曾见过寺庙里的僧人圆寂后用过这种方式,先是坐缸、封缸,1000天以后再进行开缸,若是肉身不腐,就会再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

他对这种圆寂仪式产生了好奇,就想着百年以后让儿子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尸身封存起来,再看看三年后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肉身不腐。

2000年的时候,75岁的林观荣患上了脑血栓,他被送到医院救治,可是他的情况严重,医生已无力回天,只能靠着药物续命。

他在病床上躺着的那几天,脑海中想的都是“缸葬”与普通葬法,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在自己死后进行“缸葬”,虽然以前的时候他也经常提起,但他还是不放心。

他叫来家人,艰难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家人们知道这是老爷子最后的意愿了,便含泪答应了,于是他将做法交代给自己的儿子。

当听到儿子说:“爹,我记住了,我会按照您的意思做的。”他才满意地闭上了双眼,留下号啕大哭的家人们。

按照农村的习俗,一般都是在老人去世三天以后进行埋葬。

林观荣也不例外,虽然他不是进行土葬,但“缸葬”也放在了三天以后。

3月12日老人去世,15日之前,林上水在村里找一个放得下父亲的缸,但那时候缸这种容器本就不多,想要找一个大的更是难上加难,他东家问完问西家,总算是找到一大一小的两个缸。

15日的时候,林上水请来了工匠,一起帮忙为父亲实行“缸葬”,虽然村子里的人们对于林家的做法有些不认可,但到了这天,还是好奇的跑来观看。

只见林上水在大缸的底部铺上了厚厚的黄纸,平平坦坦,又将琐碎的孝布一起放了进去,还有几枚硬币等等,把该放的东西都放进去之后,终于该移动父亲的尸身了。

他先将老人原来的衣服褪去,用温热的水将老人的身体细细擦拭了一遍,随后给老人穿上提前准备好的寿衣。

因为死人的身体是非常无力的,穿寿衣废了他们很大的劲,等到老人干干净净的躺在床上的时候,给他穿衣服的林上水等人已是气喘吁吁。

在歇了几分钟后,林上水等人小心翼翼地将父亲转移到了大缸里,他先将林观荣的双腿盘了起来,又把垂着的双手搭在了膝盖之上。

接着拿来提前准备好的用布包起来的石灰、木炭、香料等材料,满满地塞进了大缸,这一步主要是为了保证尸身不腐。

最后将小缸盖在了大缸的上面,用桐油和石灰的混合物把两个缸的接口处涂上了厚厚的一层,为了防止它漏气,不放心的林上水又上了几层桐油。

进行到这一步,“封缸”总算是完成了,围观的众人一边讨论着这样新奇的事情,一边说着应该让老人入土为安。

人啊,总是会操心别人家的事情,一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议论着别人,一边又暴露出对新奇事物的高度好奇心。

林上水在距离家几百米左右的空旷土地上,建起了一个封闭式的小房子,将大缸放了进去。

当生活步入正轨后,林上水还是和以前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只是会在白天的时候,偶尔去看一看小房子里的大缸,毕竟以他们的观念,在家中放着一具尸体,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害怕的。

而村里的人们还在好奇林观荣“缸葬”三年后还会再开缸的事情,不知道到了那天,他的尸身究竟是完好还是腐朽。

“开缸”后惊讶众人,为父重塑金身

日子过得很快,林上水家的春联从白色到黄色,再到第三年的绿色,这也意味着父亲“开缸”的日子即将到来。

2003年11月29日,林上水终于决定将装有父亲尸身的大缸打开,在此之前,他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思想工作,特别害怕出现什么意外。

当年林父“坐缸”在村子里引起轩然大波,如今到了“开缸”的时候,在村里又是引起一阵轰动,胆子小的人不敢去看,而那些胆子大的人直接来到林上水家中等着。

林上水也十分担心父亲的尸身没有保存完好,万一出了什么事,便想着来看的人都是一个村的,到时候多少都会帮忙,因此并没有阻止大家前来观看。

到了“开缸”当天,林上水选择在中午太阳正好的时间里打开,得到消息的村民们,有些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去看热闹。

在众目睽睽之下,林上水先将那层密封接口处的石灰砸开,然后屏住呼吸掀开上面的小缸,想象中的异味并没有传来,这让林上水不安的心稍稍平静了下来。

他慢慢地挪开林观荣身旁那些用布袋包裹的石灰、木炭等杂物,当所有的东西都被清理出来后,只见缸中的那副尸身依旧端坐,只是身上有些发黑,干瘪的像“木乃伊”一样。

这让林上水又惊又喜,幸好父亲的遗体没有腐烂,可以按照他临终前的意愿,重塑金身了。

围观的众人也是惊讶不已,没想到放了三年的尸身竟然没有一丝腐烂的迹象,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但实际上,尸身不腐都是因为那些石灰、木炭、桐油等材料,石灰、木炭防潮杀菌,而桐油又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在密闭的空间中,这些东西自然起到了很好的防腐作用。

林上水请来工匠,在父亲的身上涂了厚厚的一层石膏,塑造了一副“金身”,又画上头发五官等,后又害怕被盗,用樟木雕塑了一具副身像,穿上衣服,一起放在二楼供了起来。

而林上水遵照父亲遗愿为其“坐缸”、“塑金身”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人们纷纷夸赞林上水是难得的孝子,可林上水并没有很高兴。

且不说给父亲雕塑、保养塑像花费不少,村里人对这件新鲜事好奇和谈论之后,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他们想让林上水将林观荣的真身像安置在别处或是让老人入土为安。

毕竟古往今来,大部分人去世以后都是埋葬在土里,也有过不是土葬的传闻:包公的儿子和包公犟了一辈子,包公让他往西他偏要往东,让他打狗他偏要撵鸡。

临终前包公嘱托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尸身入石棺,投入海中下葬,本以为可以入木棺、埋黄土,结果这一次儿子却想着尽最后一次孝,遵从了父亲的遗嘱,水葬了父亲。

传闻我们真假难辨,却也没有人将真身塑像供奉在家中一说,而且说到底,林观荣的“金身”是一具裹着石膏的尸体,将一具尸体放在自己家中,听起来还是挺害怕的。

当初村民们有多好奇,现在他们就有多害怕,久而久之,林上水家便成了一个“恐怖”的地方,导致没有人敢来串门了。

俗话说:“入土为安”,当亲人离世,下葬也许是最为孝顺的安排方式。

但是林上水遵从父亲的遗嘱,“缸葬”、“塑金身”,放在家中,也算是遵守了孝道,可是给周围的人带来惶恐不安,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对是错?

相关推荐

​猫咪品种(常见品种大全)

​猫咪品种(常见品种大全)

84

猫咪品种(常见品种大全) 猫咪作为人类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于狗狗的品种众多,猫咪的品种相对较少,但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外貌、...

​开国中将-张达志

​开国中将-张达志

88

开国中将-张达志 张达志 - 投身革命 1911年古历3月16日,张达志出生在陕西省佳县店镇乡南坬村的一孔土窑里。早在1926年,当他还在店镇高小读书的时候,便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和...

​西部歌王王洛宾传奇的一生

187

西部歌王王洛宾传奇的一生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

​什么是猇亭?

​什么是猇亭?

55

什么是猇亭? 摄影师@鲁翔 它小时候的名字叫“ 古老背 ” 亦称兴善坊、虎脑背、古楼背 (请横屏观看,摄影师@廖山) ▼ 它濒临长江 是长江出三峡后的 第一块 冲积平原 是湖北省宜...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93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东北二人转 ,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

​雄伟的井冈山

​雄伟的井冈山

113

雄伟的井冈山 中国革命的摇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毛泽东在井冈山雕像 ▼井冈山主峰 ▼井冈山风景 ▼冉兴富于197...

​朋友圈|微信朋友圈背景图

118

朋友圈|微信朋友圈背景图 朋友圈封面 • 图片来自【PAPERS.co】App,如侵联删~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背景图<< 每天更新各种好看的头像、壁纸、背景图、表情包 本小姐针对IOS苹果、...

​山西省石楼县概况

​山西省石楼县概况

107

山西省石楼县概况 石楼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南与隰县、永和县接壤;北与中阳县、柳林县毗连;西隔黄河与陕...

​什一税概论及达勒姆修道院什一税类别

​什一税概论及达勒姆修道院什一税类别

155

什一税概论及达勒姆修道院什一税类别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文史鉴堂 编辑|文...

​兰州市西固区概况

156

兰州市西固区概况 西固,兰州市辖区,位于兰州市西大门,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辖5镇1乡40个行政村、8个街道7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