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任泽平:一线城市该不该放开限购?
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5 月 9 日,杭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购,且购房可申请落户。杭州是江浙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每年有 20-30 万的人口流入。同日,西安也全面取消了限购,同时支持房企、经纪机构合作建立 " 以旧换新 " 购房模式,对房产交易流程开展全链条优化。截至目前,除海南省外,核心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还未全面放开限购。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该不该放开限购?我们认为:
1、从趋势来看,未来一线城市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北京放松了五环外,深圳放松了非核心区,广州放松了 120 平方米以上户型限购。当前楼市表现疲弱,房地产进入从 " 防过热 " 转向 " 防过冷 " 的阶段,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迅速过热;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避免热点城市房价暴涨,一举两得。
2、从国际经验看,海外典型国家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向本国、全球买家开放,不限购也不限售,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价格和税收调节,而非人为的行政手段。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城市群集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核心城市楼市不限购,遵循人口流动规律,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3、从当前形势看,从销售、投资等指标看,房地产市场已经超调(参考《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过度了吗?》),显著拖累经济、就业和地方财政,一线城市应该放开限购,带动地产人气,提振市场信心。
短期看,三招可救地产:1)组建住房银行,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2)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3)降息,包括降低二套房存量房贷利率,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中国不会重演日本九十年代,因为我国未来城市化、改善型、城市更新等还有很大空间,但是需要尽快促进软着陆,推出新模式,作为周期之母房地产稳则经济稳。
长期看,以 " 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房地产税和租购并举 " 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如果采取长短相结合措施,有望促进房地产软着陆,为中国经济复苏和就业贡献力量。
正文
1 房地产基本面持续低迷,显著拖累经济和就业
5 月 9 日,杭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购,而且购房可申请落户;同日,西安也全面取消了限购,同时支持房企、经纪机构合作建立 " 以旧换新 " 购房模式。截至目前,除海南省外,核心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还未全面放开限购。
除一线城市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全面放开限购,但提振效果不及预期,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持续筑底,已经超调。2021 年下半年开始,用时近 3 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放松,但至今市场依然较冷淡,2024 年金三银四成色不佳。3 月 1 日至 5 月 16 日,38 城商品房销售 22.9 万平,创 2012 年以来新低,同比 -40.3%。
此前全面放开限购的太原、合肥、厦门、苏州、南京、长沙等城市,仅短期市场有一定程度提振,例如:南京 2023 年 9 月全面放松限购,10 月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 +8.0%、+28.9%,厦门 2023 年 11 月全面放松限购,12 月新房成交面积环比 +33.5%。可见如今,房地产进入从 " 防过热 " 转向 " 防过冷 " 的阶段," 存量时代 " 去库存,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迅速过热。长期房地产市场回暖还要看居民的支付能力、市场预期。
我国一线城市目前商品住宅成交量价、库存积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1)销售方面,2024 年一线城市 " 金三银四 " 并未带来成交明显回暖。2024 年初至 4 月末,北上广深四城商品住宅累计成交 176.7、321.8、172.0、74.0 亿平,同比下降 33.5%、37.9%、39.5%、28.8%,且成交规模是 2021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价格方面,根据我们对链家二手房成交数据长期跟踪,2024 年一季度,北上广深四城房价均较 2021 年二季度下跌超 10%,部分楼盘房价下调达 30%。
3)库存方面,截至 2024 年 5 月 10 日,北上广深去化周期分别为 28.7、8.9、22.9、25.7 个月,除上海外三城去化周期处较高水平。
2 放开一线城市限购是大势所趋
海外国家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向本国、全球买家开放,不限购也不限售,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价格和税收调节,而非人为的行政手段。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城市群集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核心城市楼市不限购,遵循人口流动规律,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日本购房(包括东京),没有身份限制,不限购,只要年满 18 岁,有资金就能购买。外国人需要准备身份证、护照、个人信息公证书、印章、宣誓供述书。如果是全款买房,提供身份相关证明材料即可;如果是贷款,要有日本的长期签证及工作纳税状态。
在美国购房,同样没有身份限制,也不限购。联邦法律规定,年满十八岁,不需要绿卡、特殊类型的签证,任何人都可以在美国购买和拥有房产。如果是现金买主,需要准备有效护照和签证、购房资金证明(国内银行的存款证明)、美国当地银行的账户;如果是贷款买主,还要准备工作证明、工作收入公证、自付款部分的资金证明。
对比海外,我国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购房政策则限制明显较多。如上海,沪籍无房单身人士,且本人和父母在 2011 年 1 月 31 日之前共有不超过 2 套 ( 含 2 套 ) ,可新购 1 套住房;非沪籍家庭,一方往前推算 63 个月中社保 / 个税正常缴纳 60 个月,可新购 1 套。外籍个人(外国人),需提供满 1 年的在沪劳动合同及相对应个税 / 社保、满 1 年工作类居留许可,限购一套住房。
全面放开一线城市限购的意义重大:
1)限购政策本是房地产市场过热时期出台的临时性政策,如今抑制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放开限购,意味着让过紧的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市场状况,接受供需调节,并非激起泡沫与过热的 " 刺激性措施 "。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同时能为地方财政增加稳定税收来源,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避免热点城市房价暴涨。
2)放开一线城市限购,带来积极的政策信号,可提振市场整体信心,改善民生,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化解房地产困境的关键在于需求端信心恢复,信心提振才能带动销售回暖。当前我国对住宅市场较冷、购买力较弱区域,包括部分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已经放松限购,但提振效果有限。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楼市,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聚集了相对旺盛的住宅购买力,放开限购,能够满足新市民的合理住房需求,有效提振需求端信心。
3)化解库存,稳房价、稳市场、稳经济。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房主导时代后面临调整分化,要消化此前的高房价、高库存、高杠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事关经济恢复、金融风险,房地产稳,则经济稳。我国一线城市目前成交量价、库存积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但一线城市的住房潜在需求高,对于全国投资置业人群有较强吸引力,全面放开限购带来销售提振,有利于去库存、稳房价、稳市场、恢复经济。
3 不仅要全面放开一线,更要修复资产负债表
目前房地产行业面对的并非简单的限购,当前购房还有居民支付问题、预期问题,叠加人口结构问题。在房地产存量时代,库存积压,成交量价回暖需要更多时间和政策激励。要替代旧的 " 房地产 - 土地财政 - 金融 " 循环,必须引入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扩张带动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整体投资回暖和经济复苏。
回顾日本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陷入的 " 失去的三十年 ",以及美国 30 年代 " 大萧条 ",辜朝明提出了 " 资产负债表衰退 " 理论来解释,凯恩斯则称之为 " 流动性陷阱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总需求,弥补需求严重不足的缺口,进而推动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以及经济复苏。
2008 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伯南克提出找到了避免大萧条的办法,就是财政货币的再膨胀,于是有了三轮 QE。中国经济也是通过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走出低谷。2020 年疫情冲击以来,美国经济仍具有强劲韧性,同样是因为联邦政府通过 QE、消费券、企业补贴等,保住了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没让企业和居民买单,而是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化解,所以居民有能力消费,企业有能力投资。
对比借鉴 2014-2016 年房地产周期,放松限购限贷仅是政策起点,关键一步是恢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信心,这又进一步需要恢复资产负债表,进而带来房地产存量化解和增量需求,从而推动销售和新开工。2014 年 4 月,部分地方开始放松地产限制政策。2014 年 6 月,呼和浩特率先发文全面放开限购,此后各地密集放开限购限贷,此外各地方政策还涉及房贷优惠、购买补贴、落户放宽等。2014 年 9 月底,仅有北上广深和三亚五个城市未放开限购政策。随后,2014-2016 年间,大规模推进的新建棚户区改造、棚改货币化安置的过程就是消化库存、优化增量的过程。
当前,关键问题是主体纾困和提振居民购买力,除一线城市限制性政策放松外,还需重点关注地产有关财政和金融工具支持政策的落地和力度,比如发行超长期国债支持新老基建项目、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减税降费、购房补贴等,同时辅以 QE 降低利率、投放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