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祝榆生:从独臂大校,到三代坦克总设计师
199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即将开始,全中国人民翘首以盼,世界各国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此。
伴随着激昂的乐声,一辆辆新型坦克像一个个“钢铁小巨兽”闪亮登场,完美的亮相惊艳了所有人。
美国军事机构负责人事后宣称:这种新型坦克如果跟美军现役的M1A2主战坦克相遇,美国坦克要吃大亏!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款新式坦克的研创者竟然是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独臂老人——祝榆生,他在60多岁退休之际,临危受命,研发三代坦克,历经15年艰辛,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1
这种让美国人都叫好的新型坦克正式研发成功的时候,祝榆生已经81岁了,老人满头白发,却难掩激动之情:“我们终于有了自己国产的先进坦克啦!”
要知道,祝老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15年。
那是1984年,我国开始准备研制自己的三代主战坦克,党中央希望能够自主研发,要求坦克综合性能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和国外各种新型坦克相抗衡。
但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谁有造坦克的经验,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最终,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邹家华力荐祝榆生担此重任。
而这年祝榆生已经65岁了,即将退休。
最初,祝老还有些犹豫,自己能行吗?
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西方国家。在很多人看来,自主研发坦克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西方国家,都在等着看中国的笑话。
美国人更是放话说,中国坦克永远都不可能赶上美国。
听闻这样的嘲讽,祝榆生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艰巨任务,并立下军令状:一定要研制出媲美西方先进国家的坦克来。
祝榆生不是在赌气,他深深地明白,只有研制出更有战斗力的新型坦克,才能提升我国的陆军战斗力。
从此,有着坚定信念的祝老,开始深入学习,从零了解坦克制造各个方面的知识。
已经花甲之年的祝老仅仅带领一群老兵工,就开始从零起步,启动了三代坦克研制项目。
自从接下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祝老就再也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
坦克研发实验很特殊,研发基地都必须建在高海拔的荒漠高原地区。在这些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工作强度高,工作环境也很恶劣,很多年轻人都直呼受不了。但祝老却甘之如饴。
为了调试新型坦克,祝老拖着只有一只胳膊的身体,常常夹着十几斤重的资料,在荒原大漠来回奔走,风雨无阻。
因为年龄确实大了,又只有一只胳膊,祝老走起路来,很难掌握平衡,因此他经常摔跤。
有一次祝老去包头开会,为了赶时间,一不小心就摔倒了,但他硬撑着爬起来,忍着疼痛坚持着赶到了实验现场。
可听完报告后,祝老爷子扶着桌子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工作人员这才发现不对劲,赶快带老人去检查,才发现他竟然摔断了三根肋骨,可他硬是躺在病床上坚持听完了相关的技术汇报。
从65岁到80岁,整整十五年的时间过去了。祝老终于带领一群人,成功研制出99式主战坦克。
这款坦克的性能太先进了,它的主动防护系统,机动性、火力和防御性,都远远超过了美英德等西方国家。这样的结果让西方国家交口称赞。
而祝老的内心也是激动不已。15年的坚持和奋斗,终于得到了最完美的结果。
因为祝老在研制新型坦克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2005年7月27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授予祝老“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这是用来表彰那些对我国军工事业做出巨大奉献的团队和个人的最高奖项。
祝老获奖,当之无愧。
这一年,祝老87岁了,当他上台领奖时,现场掌声雷动,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这位老人表达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02
回望祝老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更是有着自己坚定信念的一生。
1918年,祝榆生出生在重庆一户富裕人家,父母从小就对他严格教育,这养成了他做事认真和执著的性格。
19岁他高中毕业后,被父母安排进安稳清闲的银行工作,当时这可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
捧着“金饭碗”的祝榆生,这时却根本无法安心工作。因为1937年的中国,正处于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的境地,外有日寇侵华,内有国共执政分歧。
年轻的祝榆生看到自己的国家处于这种境地,内心不安而煎熬,他很快放弃父母安排的好工作,顺利考进黄埔军校,只为了完成自己心中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1937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日本军国主义从此开始全面入侵中国,日本兵在中国土地上的种种残忍行径,深深刺痛祝榆生。
有一腔爱国热血的祝榆生和同学好友毫不犹豫上街游行,他们希望当时的政府能够积极抗日。
但当时的政府却是消极抗日的,更无情地用棍棒将游行的学生们打散。政府的这些行为让祝榆生深感失望。
果断辞职后的祝榆生,原以为进入黄埔军校就可以实现自己报国救民的理想,但当时的黄埔军校,校况混乱,根本没有人愿意教他学习军事知识,他眼睁睁看着上海、杭州一个个城市相继沦陷。
年轻的祝榆生再也呆不下去,他决定去延安参加革命。
1938年他来到延安,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日渐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良好的个人习惯。
不久,他被派到抗战前线。战争很残酷,但表面文弱的祝榆生,打起仗来却毫不含糊,很快就在血与火之中,成长淬炼,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他每次作战都勇往直前,不怕死,带领战友抵抗日寇猛烈攻击,勇敢的祝榆生不断立下军功,也因此被破格提拔为115师参谋长。
在血雨腥风的前线战场,他亲眼目睹无数战士倒在敌人的先进武器下,也看到了中国和日本在军工产业上的巨大差距。
我们当时的武器就是小米加步枪,而日军却已经是飞机、坦克、重机枪。
祝榆生痛苦地看到我们可爱的战士们,因为兵器落后而牺牲,遂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提高我军的兵器性能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我军武器装备性能提高,能够多减少些战斗伤亡。
只有高中学历的祝榆生,认真研究了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武器,他将小瓶硫酸埋在隐秘位置,铺上薄薄一层爆粉,和几层牛皮纸,最后再盖上一个假引信。
敌人看到这些,很奇怪,搞不懂是什么。就想带回去慢慢研究。结果,下一秒这些地雷就会轰然爆炸,炸得敌人哇哇乱叫。
1945年,我新四军奉命攻打枣庄。但枣庄却久攻不下,因为这里的城墙太坚固了。
这时,祝榆生赶到了枣庄,他研究了枣庄县城城墙的实际情况,提出“集团装药”爆破法。当时负责枣庄战斗的师长谭希林担心爆破没效果:“你能炸开敌人的城墙?”
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能炸开!只需要给我提供1300斤炸药,少一斤也不行!“
爆破战斗准时打响了,祝榆生成功地将敌人的城墙炸开了一个突破口,因为有了这个十几米宽的口子,我攻城部队一举攻下枣庄城。祝榆生被师长夸为“兵工奇才“。
当时部队使用的迫击炮一般都是曲线发射,这样的发射方法打击威力小,精准度也差一些。祝榆生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就巧妙将迫击炮的曲线发射方式调成了平射法,调整之后我军几炮就可以打掉敌人的一个小据点。
祝榆生研究的很多武器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我军的人员伤亡。但是,意外也不期而至。
1948年3月,他主持进行迫击炮实弹射击实验,实验过程中,一枚实弹发射出现失误。
他想弄清楚原因,就不顾大家阻拦亲自上前查看故障。结果,他的手刚伸过去,炮弹就爆炸了。祝榆生的右臂被炸断。这一年,他刚30岁。
因为失去了右臂,他只能遗憾地从战场上退下来,但退出战场后的他并没有停止向前。
03
因为始终放不下自己热爱的武器事业,为了学习更多兵器知识,离开战场后的祝榆生在41岁那年选择重新走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他把学习课程表装在口袋里,对着课程表,听遍了学校炮、弹、药的全部课程。
正是因为他不断坚持学习,钻研武器知识,才会在花甲之年能挑起重担,研发出来最新型的三代坦克。
2003年,中国兵器集团因为祝老做出的特殊贡献,奖励他20万元,他却将补贴和奖金都婉言谢绝,说要把这些荣誉给更需要的年轻人。
别说奖金,祝老担任了20年的总设计师,却只领取退休金,一分钱工资都没要,这样的高风亮节着实让人感动。
作为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祝老每年经手的科研经费有几千万,他却坚持不请客,不送礼,也不随意接待。
在身边同事的眼里,祝老是淡泊名利的,他是勤学好问的楷模,一生都在不断创新,一生都在无私奉献。
我们无法想像,世界先进水平新型坦克的研发者,我们所有人敬仰的英雄,他的住所里面
除了一张旧的写字台,就是一套旧沙发,以及一张硬板椅子。
屋里能证明主人身份的唯一物品,就是一个玻璃罩着的新型坦克模型。
祝老生活的朴素让所住宾馆的缝纫工都看不下去,动手给他做了一个棉垫,而这个棉垫,这把旧的硬板椅,祝老一坐就是20年。
直至去世,祝老一直都居住在一套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里,屋子砖瓦结构,水泥地板,墙皮开裂,旧的桌椅、沙发、书橱都紧紧挨着,阴冷的房子里连个会客厅都没有。
女儿看父亲住所这么简陋,就私下里帮他申请新房子,他知道后,严厉批评了女儿,后来更是直接多次拒绝上级组织给他调房,时间久了,大家都说他傻。
可祝老却语重心长地说:“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我已经很满足。跟我一起参加革命的很多人都没有活到今天。”
祝老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加上年龄大了,生活上让人适当照顾也无可厚非。可祝老从来都自己动手,甚至随身带着一个自制的S行小弯钩。
他出差到一个地方,就把小弯钩的一头挂在水管上,另一头勾住衣服,然后自己费力地使劲把衣服拧干。
祝老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献给坦克研发,有一段时间,祝老为了方便工作,索性直接住在学校。周末的时候,再回家,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
学校派车送他回家,也被他拒绝,他坚持自己坐公交车回家。公交车上很拥挤,中途还需要转车,人多的时候,祝老右臂的假肢甚至会被挤掉。
他在建党90周年前夕,写信给集团:“我从1938年10月入党以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不值得宣传。我只是个老兵,把更多的机会给年轻人......“
96岁的祝老在弥留之际,还嘱咐家人代他交了3万元的党费。
04
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长度都差不多,那么祝老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拓展了人生的宽度。
他是一名智者,是一名强者,更是一名生活的勇者,在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重新出发,挑战极限,不辞辛苦、不要报酬,一条独臂扛起国家坦克制造业的大梁。
祝老的一生,是不辱使命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惧艰险攀高峰,只留清名在人间,这是祝老的人生写照,更是我们所有人永远学习的人生榜样。
作者:逸清尘
编辑:萌萌
资料:《祝榆生:传奇独臂总师》,《解放军报》杨元超,刘明明,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