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年终奖没了?投行人还不起房贷,基金经理停了孩子课外班…
这波降薪,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金融人被 " 优胜劣汰 " 了,外界也成功对金融精英 " 祛魅 ",毕竟金融人再买豪宅也供不起了,但是金融行业的降薪也引发了一些 " 负效应 ",有学金融的人从学校已经开始考虑转行了。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铁马
最近据说在金融圈有一个这样的转行趋势:
理工科的金融人转回老本行,继续干生化环材机械半导体计算机医药;
能说会道的文科金融人,转行财经博主 + 带货;
高考成绩亮眼的金融人,直接转行教培;
搞竞赛保送的基金经理,转行竞赛辅导降维打击;
博士毕业来金融圈的,继续去找找高校教职;
年轻没什么学历的金融人,可以往所有行业找找机会,大不了送外卖开滴滴;
投资能力真强的,你手里肯定有本金,你回家自己炒,炒好了你像林园一样自己成立私募,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总舵主。
为什么大家对金融圈萌生了转行的退意呢?
往年的 4、5 月份,都是金融圈年终奖的揭晓时刻,例如圈里的塔尖基金公司、券商投行部,都会有人出来晒晒薪酬的。
今年不仅是年终奖静悄悄,还总有人和八妹求证,听说基金公司限薪最高 120 万到 150 万,是不是真的?八妹经过多方打探,金融圈最后一片没被降薪的领土——公募基金也没顶住,开始限薪、降薪了。
而且今年金融人可真没心情晒年终奖,因为基金经理给孩子报兴趣班都得再三权衡,投行 vp 也还不起房贷,金融硕士没读完就在考虑转行了。
/ 基金经理停了孩子的兴趣班? /
首先要明确的是,基金经理的收入也有 " 二八定律 ",头部经理一年能拿到千万以上甚至数千万,基金跌了这么多,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品质并没有什么改变。
但也不意味着有幸成为了一个基金经理,就离千万的年收入不远了。业内人士对八妹表示,基金经理的税前收入 150 万 -250 万这个区间,是基金经理的 " 中位数 ",面对降薪,基金经理确实得削减开支。
" 听说我前老板,把孩子赛艇课都停了。"
博士生小 A 去年在某公募基金(也算是业内 " 大买方 ")的研究团队实习过,最近和同事八卦,发现前团队的老大削减了很多开支。
例如老大把孩子的赛艇课、高尔夫课停了,现在只专攻竞赛(因为这个团队老大自己就是竞赛生)。这两项爱好没个 1000 块 / 单节课下不来,还不包括装备场地等费用。
有同事 " 八卦兮兮 " 地对小 A 说,这下老大全家一个月至少省出来 1 万块,以前老大可是不在乎这一万块的。而且老大开的车也从油车变成了电车,平时也不跟大家吹牛了,和研究员开会、去调研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很多,肉眼可见压力大了起来。
还有老大手下的经理和基助,一个经理的老婆全职太太最近都出来工作了,找了一份每月 7000 左右的财务工作。另外一个基助直接辞职去了私募,因为私募一年能给到一两百万,这个基助前年在北外滩上车了一套房子,不换工作怕是离断供不远了。
为啥基金经理也扛不住了?给大家算一笔账。
收入:一般的基金经理年收入到手 150 万,还有一部分奖金要递延或者直接投进自己的产品里,就算平均能月到手 10 万。
房贷:每个月 2.5 w -3w
家庭生活:1w(基金经理的个人生活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孩子:2w 左右(如果是两个孩子 X1.5 倍)
这样算算,其实基金经理每个月的开支得 6 w -7w,怪不得坊间有传言,基金经理还不起房贷了呢,要是在前两年高位上车了千万级别的房子,一个月要还 5 万 -6 万房贷,所以猛然一降薪还真是得削减开支。
截至今年 4 月底,国内公募基金经理人数达到 3761 人,其中担任基金经理年限不足 3 年的基金经理人数有 1624 人,占比达到 43%。这部分人刚刚被提成基金经理,大多数人都还没赚到过百万年薪呢。
公募基金前几年是快速扩张,干了几年的研究员和实权领导关系好点,就有机会上马,但是这两年行情一言难尽,高点接盘的新基金经理可不在少数 ……
所以,赚到钱的基金经理,都是原生代和中生代,还记得前几年有一个专攻新能源的年轻状元基金经理不?拿了状元没多久就去私募了,因为私募工资高啊,要求私募跟着一起降薪也不太现实。
再看基金经理团队的基助和研究员,特别是刚进入基金行业的年轻人,在降薪的大环境下那就更怀疑人生了。比如不少银行系的基金公司起薪很低(有的公司起薪 8k),年薪 30 万 -40 万都算不错的,招人要求很高(本硕清北复交才行),大家都坚信前 2 年的工资远没有平台重要,结果,清北复交硕士毕业啥也没捞着,光捞到了 " 末位淘汰制 " 和 " 裁员的可能性 "。
/ 投行 VP 真还不起房贷了 /
除了基金经理以外,还有一个业务分支在金融圈里工资公认的高,适合小镇做题家 " 逆袭 ",那就是投行。
虽然投行很忙,但是腰部以上的券商投行部,工作 3 年可以在上海外环外攒够一套小两居的首付,工作 5 年可以在上海中环攒够一套小三居的首付。硕士生起薪 3.8 万、加上奖金刚毕业就能年入 80w 让人好不羡慕。
不过,今年已经有投行部员工还不起房贷了,因为工资下调幅度太大。现在三中一华刚入职的 base 从税后 3w+ 变成税前不到 3w,老员工的奖金大缩水,如果现在开一个帖子让没有发奖金的投行员工开始吐槽,可能 95% 的人都被砍成了原来的十分之一到一半。
阿明在上海一家四大做审计经理,最近面试了一个投行过来的金融人。要知道从投行跳四大,过去十年都遇不到一个,要是这样跳槽肯定会有人说你 " 脑子瓦特了 "。这位面试四大的投行人在小投行被优化,之前等级对标 VP,他很明确地告诉阿明,现在还不起房贷了正在靠家里接济,以前就是从事务所去投行的,业务没问题,现在跟着四大的年报项目走还能有口饭吃。
小宇供职于某颈部投行,去年的 520 是他的年终奖发薪日,今年悬着的心终于死了,年终奖这个词从公司的字典里消失了,几个老板没有人提起过这个词,同事也不谈论了,仿佛年终奖从来没存在过,但是去年部门的创收大几千万还是有的,小宇很想问问这些钱到哪去了。
另外还有券商的 HR 对八妹说,在投行部工作的女生,最近都开始了备孕计划,要知道以前投行里可是几乎看不到年轻妈妈的,每天晚上两点睡早上七点起,一年三百天都在出差,夫妻都不怎么能见面,要孩子都没条件。
几年前八妹听过一则圈内八卦,某颈部券商的投行团队中有个 VP 怀孕了,开了个中介机构协调会,会场有点缺氧加上高强度加班,汇报完毕以后孕妇上气不接下气,直接叫了救护车。从那以后,该团队基本不招女生,领导就都害怕你把孩子生在项目。
现在倒是没这个烦恼了,因为项目都停了、怀孕还可以避免裁员。但是又有个问题,干投行的女生怀不上啊。曾经在投行工作的小琳说,团队里的女生,全都有不孕不育的问题,多囊、甲减、胰岛素抵抗、子宫肌瘤,还有两个 30 岁出头,就卵巢早衰了,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从投行离职了,休息 1-2 年才能备孕。
/ 降薪后,能让行业好起来吗? /
都说金融行业不说数字的降薪都是 " 耍流氓 ",可能打完五折可能还有 3 万多,降薪也不过是从 1000 万到 100 万,从 100 万到 50 万,还是和普通人不是一个薪酬等级。
这波降薪,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金融人被 " 优胜劣汰 " 了,外界也成功对金融精英 " 祛魅 ",毕竟金融人再买豪宅也供不起了,但是金融行业的降薪也引发了一些 " 负效应 "。
以基金行业为例,降薪后许多基金经理可能会开始 " 摆烂 ",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被限薪会出现去私募的情况。
而培养一个基金经理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不仅学历上是 " 天花板 ",在努力程度上也让普通人望尘莫及。我们看到的基金经理,基本上都是 C9 大学硕士起步,八妹采访过的许多经理,6 点前必须起床(这都算晚的),天天跑调研、周周排名、年年末尾淘汰,最后能当上基金经理,大多数人业务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拔尖的。
从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这些人 " 奔私 " 后,买他们的产品门槛更高了,普通人更买不到好产品了。
另外,会不会有更多类似 " 蔡经理 " 的行为出现?大家都说蔡经理那么高年薪,没理由为小股票 " 抬轿子 ",结果蔡经理不仅能看得上小钱,甚至还用自己的账户收好处费。还有之前某一线基金公司 " 一姐 " 在封闭期内就离职,都为行业招来了许多非议。
最后,降薪如果只降基层员工、刚毕业 1-2 年的新生力量,会让大批金融圈的新鲜血液离开。所以做一个猜测,今年金融圈的钱这么不好赚,大概率财经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还会再滑坡。
以前说金融行业饱和,那都是 " 小打小闹 ",但降薪可以直接打破大家对金融行业的幻想。一个 " 两财一贸 " 的研究生对八妹说,18 年高考,用随便可以挑 985 的分数(除了清北)进了财经类院校,考研又用 400 多分(数三满分)才堪堪上岸,眼看着学长学姐被投行、基金、券商悔了 offer,那是气得直咬后槽牙啊!现在已经开始课外兼职辅导考研数三了。
你还真别说,金融人已经从学校开始考虑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