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乐不思蜀背后的智慧你知不知?小编大言不惭说几句
成语释义:
原意是说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讲故事:
公元264年3月,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遣送至洛阳,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
一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涌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而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君思蜀乎?“刘禅嬉笑曰:“此间乐,不思蜀!”众人哑然,独魏诸臣大笑。
酒至半酣,司马昭又发问“这里同蜀国如何",刘禅笑说这里逍遥快活之极,众旧臣暗自神伤。司马昭见刘禅如此扶不起,只得惊呼“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大意就是纵使孔明在世也难成气候,何况是姜维辅佐呢?从此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小编思考:
好一个“此间乐,不思蜀!”历史上很多人把刘婵说成是很昏庸的代表,不仅丢掉了刘备辛苦创下的祖业江山,最后还卑躬屈膝奴颜卖身,大家读来莫不是捧腹大笑扶不起的刘阿斗!
阿斗童鞋也怪可怜的,幼年经历了赵云的闯曹营过五关斩六将,勇猛异常战斗值爆表,曹操因惜才而严令手下不准放箭,只得目送身抱阿斗全身创伤的赵云杀出重围。
待刘备见到满身负伤归来的赵云,却不曾听见婴儿啼哭,大家预感可能是在战斗中牺牲掉了,赶忙掀开衣甲,怀中婴儿依然在酣睡。
野史说刘备见此情形,勃然大怒曰“此儿无能”想当场摔死“以报子龙之恩”,幸得左右劝阻!虽说野史不足信,但也是对官方记载的一种细节可能性补充,阿斗后来确实如刘备当初所论一样无能。。。
今天说道【乐不思蜀】,不存在洗白不洗白刘禅,毕竟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只是说出小编自己的看法:
如果站在刘禅这个个体的角度来看也无可厚非的,他面对司马昭这样的强劲政治对手,只能“此间乐,不思蜀!”了。其时,没人能知道阿斗内心的真实想法,阿斗装作高兴的样子表面谁又知道内心是不是煎熬呢?
他要做的就是先保命活下去,他还得避免蜀国百姓被屠城,他得确保蜀境的子民依然能生活。所以当初面对邓艾区区偏师压境,钟会二十万大军还在半路,他就选择了放弃抵抗开门投降。
记得以前看史,有人论调说“应该倚仗蜀地的山峦险阻与魏军展开拉锯或者游击”,我宁愿相信此观点是纯粹的军事排演,如果考虑到蜀地老百姓就不应该了,毕竟军事悬殊,大势已去,再做殊死抵抗也是无谓牺牲百姓遭殃,蚂蚁终究是被大象踩死在脚下,何必呢?
所以,刘禅开门了!
这样一说,或许刘禅是智慧的,相比较那些动不动刀子一抹的英雄气短,誓死抵抗也解决不来大势所趋啊!你可以说他没气概,但不能嘲笑他混蛋,虽然客观说,刘婵不是一个合格君主,毕竟蜀国没有在他的治下兴盛反而覆灭,但是他开城避免了生灵涂炭。他是一个政治上“无为而有为”的人,看似扶不起,实则在对待老百姓这件事上还是了不起的!
备注:对了,切记这里有一个框架,上述看法只停留在中华民族内部矛盾的基调上,说白了都是在曲折中推动国家民族向前发展,战争是手段之一,三国亡而西晋立,都是中华民族的车轮在向前驶进。但如果是上升到民族矛盾抵抗外来侵略者,譬如八国联军侵华、八年抗战等,这个就需要坚决抵抗了!矛盾不同,千万不可混淆概念!
(公众号:成语经典故事会,ID:chengyugsh,头条号:成语经典故事会)
爱我就要关注,喜欢就得分享!